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吴渊
关键词:迁移 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 动作技能领域
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新课程要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迁移的实质是学习者概括了两种学习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如果两种学习之间含有共同的刺激反应成分,就容易产生迁移;共同的成分愈多,学习者头脑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系对学习迁移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身的学习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关键是会使学生掌握知识迁移的本领,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和转换,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习的迁移能力,力求学生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现在各类考试尤其是中考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素质的考查,其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学习素质的核心。作为教师,应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重视对迁移能力的培养。我这次的学习体会是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使学生在物理基础教育阶段,学的是一种“门道”,掌握的是一块“敲门砖”,为以后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学”。
1.重视知识的掌握:近几年的中考虽然没有直接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查,但每次考试中都有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试想不掌握基础知识,又何谈应用和拓宽呢?在平时的教学中,从充实、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入手,广泛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大量事例说明或用实验验证,而不是简单的叙述,再让学生机械记忆,强调对知识的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为知识的迁移、应用奠定基础。
2.培养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摈弃“习题做得越多越好,书读得越快越好,知识背得越熟越好”的传统理念,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中突破难点,找出或归纳出规律。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有在培养过程中不断形成,才能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并引导学生注重学习,借鉴他人积极的思维方法,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如:在实验教学中,可通过对物理现象相同或相似的比较,不失时机地设置一些对比性实验,激励学生进行比较;通过互补性实验、矛盾性实验的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正确的判断力;把生活中相关的物理现象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使学生思维更活跃,思维空间更广阔。
3.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民主的氛围,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平等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学”,把新问题新情境变成“旧”知识,减少学生对该问题的陌生感,不自觉中实现了知识的运用,还可以通过设疑、激趣等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习习惯::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有可能比较自觉地积极思维,才有可能实现知识的迁移。(1).及时订正错误。通过订正及时深入了解概念或规律的实质。用心感知思维活动,揭示思维过程中的错误及原因,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增强思维的自我意识。提高思维能力。(2).及时进行小结。学习告一段落时进行小结,可以理解知识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本质,相互联系及差异;掌握解答各类试题的规则、方法和步骤,形成一定的认识结构。(3).独立思考。剔除学生的天资因素,主要还是“思”与“不思” 、“勤思”与“惰思”的区别。俗话说“脑子越用越灵活”,若不独立思考,就不可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只想等待现成的答案,也不可能有任何进步。要求学生每学过一个概念,要力图弄清,这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每过一个规律,要力图弄清这个规律是如何得来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和其它规律有什么联系......摆脱被动学习状态,避免生搬硬套公式,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真正理解后才会不断提高分析、判断和归纳的能力,更好地学好物理。
5.激发学习兴趣:物理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还可以让学生提问答疑或上讲台演示,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满足。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建立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把物理课本中的“生活-物理-社会”中丰富的物理知识或问题情景迁移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到物理的有趣,科学的神秘。
在物理教学中,若教师能有效利用学习的规律,发挥其积极作用,不但有利于巩固已学概念和规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讲究正确的方法,科学地运用认知的规律,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