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教育科研>>教研活动>>文章内容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发布时间:2010-11-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超级管理员

 淹城初级中学    杨怀芹                                    

摘要:信息素养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物理学科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中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信息素养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因素。本文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探究过程    信息素养   创新能力

信息的价值在不断地被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时代明确告诉我们:信息处理能力将是21世纪的人应具有的如同“听、说、读、算”同样重要的生存能力。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实验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蕴藏着极其活跃的因素,能够活化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因此,实验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就本人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谈谈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问题。

一、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观察是通过感官感受外部的各种刺激(信息),形成对事物的印象(初步的信息加工)。实验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要的东西(再生的信息)。所以我们应该重视物理实验并精心设计实验,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研究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上一节课末,以思考题的方式,向学生出示了下一课时的课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要求学生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三自

1、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设计关键是让学生考虑好实验原理,怎样才能看到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现象。这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实验资料收集信息,从而获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信息的加工。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设计出不同的方案,有的方案效果特别好。例如取两根电阻不同的电阻丝,在每段电阻丝上用凡士林粘上若干根火柴梗,通电后电阻丝上的火柴梗依次掉下来;再如让烧瓶中的空气受热压强增大,推动管中的红水柱移动;还有使木条吸收电热升温达到着火点而燃烧……,这样变限制性的演示实验为开放性研究性实验,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去收集、加工处理信息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2、自主选制实验器材。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后,可以选用实验室现有的一些仪器,还可以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一些器材。如:一些同学把废电炉丝作电阻丝,把废干电池中的碳棒取出作电极等,这样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废物,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动脑、动手的能力。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是获取信息的过程。

3、自觉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同学们把实验设计出来,都想主动地把实验演示给大家,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加工、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二、重视探究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初中物理新课程增加了探究活动。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增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可见,开好探究活动课,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关键一环。所以我们要研究如何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探究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从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重组信息、合作学习、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1、探究过程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亚里士多德讲过:“创造性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探究性学习” 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前提。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获取信息及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断地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使他们成为学习中的有心人。我们不妨从下列渠道来引导:

1)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例如:游泳时,人排开的水越多,人就感到越轻,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议论起来,最后提出是由于浮力增大的原因,进而更深一步去探究浮力与排开水的多少的关系。

2)从老师、教材设置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教师应设置出生动、直观、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深究细挖,或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留一些“悬念”,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这无疑是让学生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增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方式,如:在共同探究奥斯特实验后,老师可以提出,怎样使得到的磁性更强?引导学生到“螺线管”,再到“电磁铁”,从而进一步去“研究电磁铁”。

3)从各种信息媒体中发现,培养学生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如:在观看有关库尔斯克号从沉没到打捞的电视新闻后,可以启发学生从浮力角度探究沉没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打捞方案,同时关注事态的发展,使学生犹如亲临现场。

2、“小组合作”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小组合作”是指全员的有效参与、优势互补、功能整合,而不是数量的简单相加。一般做法是,将一个年级或一个班级学生按其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及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小组(每小组3-6人)。在合作小组内每个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通过互助实现小组整体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从“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3、传授探究方法,启迪创造思维在探究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

在进行课题研究之前,首先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领域、对象、手段的差异,相应地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统计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模拟研究法以及行动研究法等,由此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和自身的研究过程中体会和应用信息处理方法。

在课题、问题的探究中,教师还应把握时机,传授思维方法,盘活学生思维,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除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分析、归纳、演绎、比较等一般的思维方法外,还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特殊的科学思维方法,如: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假设法、替代法、理想化法、逆推法、运用转换(转换对象、转换条件、转换过程、转换状态)等,为学生思维开辟新途径,克服思维障碍,获得顿悟与突破性的成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另外教师要启导、激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和假设,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探索课题或问题的解决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搜集、分析、加工、利用、输出信息的过程。

三、通过开展课内外小实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课外实验是课堂学习的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课内外小实验不仅能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以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引导学生巧用生活中废旧物设计小实验。

如生活中常见的牙膏皮可用来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再如:有的同学用饮料瓶做了以下几个物理实验:①将一个空雪碧瓶截去上部并装入适量水,然后盖上一张硬纸板,将鸡蛋放在硬纸板上,快速拉去硬纸板后,鸡蛋并没有随硬纸板一起移去,而安然落入杯中,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②取一雪碧瓶,在其侧壁钻三个上下位置不同的小孔,用橡皮塞塞住,给瓶里充满水,将瓶放在足够高的桌面上,然后同时取掉橡皮塞观察发生的现象得出结论。③取一个乒乓球放到倒立的截去下段的饮料瓶瓶口处,然后向瓶里注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接着用手指赌住瓶口,不久就可观察到乒乓球上浮起来。

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器材做实验,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信息素养、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选择有趣味性并与生活接近的实验内容。

如:学了阿基米德定律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用浮力计算物体密度的课外小实验。学习了电功率后,可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用电能表测量用电器工作时的实际功率的实验等等。课内外小实验持续的开展下去,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能力及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注重实验探究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重组信息、合作学习、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主编  阎金铎    田世昆      

《什么是信息素养》 中国教育曙光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信息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36872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4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