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区进淹城初级中学 吴渊
关键词:探究教学 教学氛围 合作交流 STS教育
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物理教学的一种新的方式,它把学生的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向探究过程转化,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转化,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科学探究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与合作性,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照顾群体和个体的差异,提供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足够条件,能够把握好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能更好的起到组织协调和管理作用。学生在有目的有方向的指导下探究,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尽力做到有效探究,同时能提高信心、兴趣和探究能力。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提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 课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探究准备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和示范者,教师应该明白在探究教学中,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本学科知识就能解答的问题,知识的整合要求教师具备多学科的、丰富而渊博的知识。如热机中要求教师了解各种不同热机的工作情况(汽车、飞机甚至火箭),各种传动装置等机械知识,而且探究活动中涉及广泛的科学内容和方法,教师还必须对科学、知识等本质有清楚的了解,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明确的把握,才能在帮助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探究方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如在热机的教学中要使热机能利用活塞吸气和排气,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设备入手,找到能满足要求的装置如针筒。探究教学也是一种反思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眼光和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在与学生的合作中能接纳学生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勇敢的创造。作为学生学习活动有力的促进者和示范者,教师应明白探究活动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既要有足够的物质准备,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课堂活动的编排既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又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丰富的信息,如何向学生提供这些信息并保障信息渠道的畅通,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正因如此,教师应该注重平时的积累,储备丰富的相关知识,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二、 课堂上应营造有利于探究的氛围
1、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首先,努力创设“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间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消除探索学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有心理安全感,全身心投入学习探索与创造之中。如学生做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师里四处走动,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学生的探究进程并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下一步计划。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老师牵着走”的做法。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探索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探索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建立师生间、学生间的密切合作关系,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合作。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必要时,教师把学生集中起来,通过研究、示范或讨论等形式提供其它信息。
2、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干出一番大事,要想有所作为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良好素质。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探究者同研讨、交流,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具有有一系列价值。(1)、探究者通过“相互交流”,明白了对同一个问题别人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有利于他们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2)、在合作、相互表达和倾听,探究者各自的想法、思路逐渐清晰,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3)、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观点的对立会使他们思考并比较,可以更好地自我反思,深化自我认识;(4)、探究者之间的争议、意见综合激起彼此的灵感,可以促进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5)、探究中的合作、分享和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因此,要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认识,克服独立探究活动中的片面和局限,正确理解所获取的知识。
此外,在教学活动中让探究小组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意见,不但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物理表达能力。探究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锻炼物理表达能力的最佳场所。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准确的科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证据和观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作书面或口头的表达。简明准确的物理表达是物理思维过程的反映,也是探究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培养和提高物理表述能力更是学生具备良好物理素质的需要。
三、 课后充分挖掘物理教材,渗透STS教育
如有机会,可以在课后适当地举行课外知识讲座,有机地介绍一些科技成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讲了“机械能”以后,在学生明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动能武器,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子弹的质量很小,却有很大的杀伤力,进而介绍目前正在研制的轨道炮,它的质量仅为8Kg,当它的速度为10Km/s时杀伤力相当于10 Kg炸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讨论在高速运行的火车汽车上不能随意向窗外乱扔瓜皮果壳,飞机场附近不能有鸟飞行等问题,讨论的气氛非常活跃。学习了超声波后学生知道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优点,接受超声波在高科技中的应用,如利用声纳可以测测海底的深度和海底的鱼群等。
在物理中渗透STS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教师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新知识,博采现代科技的应用,才能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物理课具有时代的气息。但渗透的深度和广度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的 社会实践中的需要,并非越多越好。
总之,在探究教学实施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每种教学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功效,运用得不好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擅长讲授,讲述得好,可以向学生传达大量的有用信息;运用不好的话,授课就会很沉闷变成了一言堂让学生失去了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探究教学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运用得不好可能使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探究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所有的内容都用探究教学,不仅时间不允许,也不符合实际的教学。总的来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应该彼此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不和偏废。在知识飞速更新发展的时代,要求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阎金铎 田世昆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