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党工建设>>工会工作>>师德师能>>文章内容
韦忠良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13-09-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网站管理员

韦忠良(1958.032013.01),男,江苏丹阳人,中共党员,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原副院长,教授。1984年华东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2006年调入常州大学工作。开展超硬地层钻头研制,研制的超硬地层PDC钻头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并创造多项行业纪录。201316日,韦忠良教授因胃癌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5岁。“像油井钻头一样过硬”

 

 

一、爱管“闲事”的拓荒者

 

 1984年,作为优秀毕业生,韦忠良被母校华东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留校任教。2006年,他加盟常州大学,推动以非常规油气藏开发技术为主的学科建设。“要是在这方面能有重大突破,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的问题。”常州大学校长浦玉忠记得,这是韦忠良在他面前念叨最多的一句话。

 “韦老师的研究方向是油井钻头,他有专利,也有制造能力,完全可以‘赚大钱’。可他却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常大石油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上。”在浦玉忠印象中,韦忠良总是像一个拓荒者,硬是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了常大石油专业这样一座“城堡”。

 常大石油工程专业初建时,软硬条件都差得不行。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挤着4位老师和3位研究生。韦忠良坚持要按“国内领先”的标准建设每一个实验室。

    李栋是韦忠良的“徒弟”,全程协助他筹建实验室。“很多学校都缺少真正的石油器械,一般是用挂图来展示,韦老师却一定要采用实物模型展示。”李栋说,一边是学校的经费不足,一边是高标准建实验室的要求,韦忠良自己给自己出了一道大难题。20073月,韦忠良没跟李栋打招呼就神秘失踪了。半个月后,他带着一大批器械回来了。原来这半个月,他跑了好几个油田,凭着自己的老面子,加上以后给人家提供更多技术的承诺,换回了油田新近淘汰的器械。

  这件事对李栋震动很大。“韦老师从来不愿意麻烦别人,他去武进校区开会,都是自己坐公交车。有几次生病后,他都反复要求,不准我告诉同事和其他学生。”李栋说:“为了实验室,韦老师真是豁出去了。”短短3年,常大石油工程学院就相继建成了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有机废弃物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油气储运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研教学机构,韦忠良主持的对石油工程系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修订,也得到了油田企业的认可和支持。以此为依托,常州大学又与中石化华东石油局共建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韦忠良还爱管“闲事”。20087月,他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引进的采油研究人才何岩峰,现在已成为学院副院长;201012月,他又从江苏油田引进了石油地质研究人才宋宁。回想起两年前与韦忠良见面的情景,宋宁仍然很感动。第一次见面,韦忠良向宋宁介绍了学院的主攻方向和培养方案,但宋宁一直没有下决心。此后,韦忠良每隔一段时间就去他那儿“顺便去坐坐”。“我知道他是专门过来做我的工作的。”宋宁最终被韦忠良说动,决定放弃油田的优厚待遇加盟常大。

  对待年轻教师,韦忠良总是尽心尽力。他坚持听“徒弟”的每堂课,像学生一样认真做笔记,课后参与交流讨论。4年下来,他记了满满10大本听课笔记。

  2010年,常大石油工程学院顺利获得石油与天然气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专业学位授予权。如今已拥有1个一级和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两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二、不近人情的“军纪官”

 

  韦忠良每年都要“吓倒”很多新生。“在石油行业,本科生没有周末,研究生没有寒暑假,博士生不要想着过年。”这是他送给新生的第一句话,雷打不动。

  他真的这么做。每个周末的早7点,他总是骑着那辆破旧的28寸凤凰牌自行车赶到学生宿舍,“像军队教官一样”敦促学生起床,检查书架上的专业书籍,然后去各个实验室答疑解惑;每个学期末,他会把学生所有课程的笔记收上去。发下来时,笔记上密密麻麻,都是他写的批注。

  “大学4年,我们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谁在7点以后起床,现在这已经成了习惯。”黄静后来读了研究生,还是习惯每天早上7点前起床读书。

  09级学生施延达看来,是韦老师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大二上学期末,施延达有3门功课没及格。韦忠良知道后打电话给施延达的父母,要求施延达提前返校复习。过完年没几天,施延达带着一肚子气返校了。走进宿舍楼,他看到韦忠良正和宿管沟通,给他安排住处。“天气冷,你就到实验室去看书吧,那里有空调。我已经和实验室的研究生说好了,有什么不懂的你就问他们。”韦忠良一边耐心地说,一边坚持让施延达把智能手机换成普通手机。施延达专心学习,成绩追了上来。

  韦忠良在学习上对学生很苛刻,在生活中对学生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学生病了,他在家里磨好豆浆,用保温杯装着带到学校;去世前两个多月,他还忍着病痛给学生指导毕业论文,帮他们联系就业岗位。

  “韦老师隔三差五就要出差,但每年招聘季,他哪儿也不去,就待在学校里为同学们出谋划策。”担任班长的娄爽,经常会收到韦忠良发来的短信:“我联系了××油田,他们要招人。”“我刚才了解到一个信息,觉得有几个同学比较适合。”

  娄爽就是被韦忠良领着到中原油田的招聘点,当面推荐给中原油田的。“石油工程专业的女生就业比较困难,韦老师跑了很多油田,想办法推荐我到油田做设计方面的工作。”娄爽说。

  “韦老师对学生的情况非常了解,就连谁过没过英语四、六级都一清二楚,他推荐学生针对性强、成功率高。”李栋说,他们有时开玩笑,说韦老师比学生父母还操心。

 

三、“研究一定要继续搞下去”

 

  韦忠良一直坚持做超硬地层钻头研制,他研制的超硬地层PDC钻头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并且创造多项行业纪录。为了研究的需要,韦忠良经常去新疆。201011月,常州大学在新疆克拉玛依建立克拉玛依—常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韦忠良又主动提出到克拉玛依工作,将常大的科研成果转移到西部,更全面地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和西部大开发。

  在克拉玛依,韦忠良住在区人武部。人武部政委吴建国说,韦忠良“衣着朴素,吃饭不讲究,为人特别随和”。连续几个月,韦忠良起早贪黑跑油田、跑企业,推动常大与中石油西部钻探公司、中石油吐哈油田公司等单位的共同研发项目。

  吐哈油田柯柯亚区块地质条件复杂,井与井之间间距大,断层卡钻事故多发,钻井周期长。韦忠良每天都在各口井之间来回奔波,搜集第一手实钻资料,为试验井的试验提供依据和对比。冬天的戈壁,寒风刺骨。韦忠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里,每天要奔波四五十公里。几天下来,跟随他做试验的学生都累得难以支撑,回到住处往往顾不上吃饭便倒头睡去。学生曾义有一天凌晨5点醒来,发现韦忠良还在办公桌前分析数据。

  半个月后,任务提前完成了。庆功会上,吐哈钻井公司总经理常永铎拉着又黑又瘦的韦忠良说:“技术难题终于解决了,吐哈油田感谢你!”

在克拉玛依期间,韦忠良开始觉得乏力、食欲不振,上腹长时间疼痛。学生吴鹏劝他回常州休养,他却想先抓紧把技术转移中心建好:“别人来还得慢慢熟悉,进程就会耽误,早点建成中心,我们的技术就能早点落地,早点为那些处于瓶颈期的企业提供帮助。”

  20123月,韦忠良被诊断患了胃癌。诊断结果出来时,他正带着本科毕业生在江苏油田实习。

  4月中旬,韦忠良接受手术治疗后回家恢复,他仍然牵挂着常大克拉玛依产学研工作站项目的进展,总把学生请到家里来商量。吴鹏说,那一段时间老师的身体非常虚弱,靠在垫好的床褥上,说不了五六分钟话,额头上就渗出了汗珠。学生们请他先休息,但他坚持要继续探讨。身体稍微好一点,他就从家里“偷偷溜出来”,去实验室和学生宿舍“转悠”。

  就在韦忠良去世前1个月,中石油华东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沈建中去医院看望他,两人还探讨了非常规页岩气领域钻头的钻井速度及紧急解决方案。“韦老师一直牵挂着‘页岩气’项目,他觉得这是未来石油的发展方向。”沈建中说。临别前,韦忠良嘱咐他:“研究一定要继续搞下去!”

  201212月,韦忠良的病情突然恶化。一路上,他再三叮嘱陪自己去南京看病的贺庆:“企业交给我们的项目都是急需解决的。有两个师弟的研究方向跟你一样,他们手上的项目,你要帮忙‘盯一下’。”

  “韦老师研究的领域是石油,他是一个像油井钻头一样过硬的知识分子。”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史国栋说。

 

四、说起他,师生无人不落泪

 

  “晚期胃癌,最多活不过一年!面对医生的宣判,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副院长韦忠良教授唯一的心愿是:在讲台上多站一会儿。手术结束后,他说服家人,毅然回到课堂,最终倒在了自己为之奉献了28年的讲台上,年仅55岁。在日前举行的韦忠良教授事迹报告会上,人们深深感受到他许身孺子平生愿,三尺讲台写春秋的信念和情怀。

  为了送恩师最后一程,学生娄爽坐了11个小时的火车,专门从山东菏泽赶来;远在新疆塔里木油田的吉鹏程,花了5个小时穿越沙漠,又用5个小时赶到机场,却没能见上老师最后一面,失声痛哭。

  韦老师有一句口头禅:教书是个良心活,一时放松就会影响学生一辈子。韦忠良能喊出每一届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熟知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了给学生答疑解惑,他专门找了一间实验室,和他的办公室在一层楼,不管是周末和假期,同学们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他。

  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研究生黄静说起韦老师,含泪道亦师亦父!在去年的一堂课上,她发现韦老师弓着背,脸色煞白,刚讲几句就不得不一只手撑着讲台,另一只手按着上腹部,大口大口地喘气。她见状急切地说:老师,你坐下来讲课吧,您累了!”“不坐。老师的职业,是站立的事业。韦老师坚持站着上课,最后实在撑不住时,才坐在凳子上继续讲,一堂课下来出了一身汗。手术后,他身体消瘦,连说话都没力气了,还一直骗学生说只是个小手术,过几天就能出院了。看到老师坐在病床上,捂着肚子忍着剧痛指导学生做毕业论文,几个同学强忍泪水,出门后抱头痛哭。

  常大石油工程学院老师顾军锋收拾韦老师的遗物时,发现满满几大箱听课笔记,分门别类贴着学院每个青年教师的名字。翻开贴着自己名字的笔记本,顾老师忍不住落泪。河南油田组织部的一位同志获悉韦老师去世,十分震惊:韦老师去年还到我这里推荐大学生,风风火火,一点儿没看出他生病了呀!也正是因为学生的高素质加上韦老师的韧劲,他所带出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维持在100% 

  老韦的研究方向是油井钻头,他的精神也像钻头一样过硬。他有专利,也有制造能力,完全可以赚大钱,可他却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上。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史国栋动情地说,老韦用他的一生坚守了石油阵地,坚守了三尺讲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信息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36872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4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