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1) 淹城初中——化学组
教学内容 |
开启化学之门(一) 化学发展史和观察实验现象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发展史; 学习观察实验现象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对老师学科有兴趣 技能目标:能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教学难点 |
学习观察实验现象 |
教学方法 |
演绎法 |
学生准备 |
课前阅读书本: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P1—20 |
老师准备 |
多媒体制作;演示实验准备 |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
活动内容 |
教师引入 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 P7 P15—16 学生活动 情景变换 老师指导 学生活动 观察实验 描述现象 总结与归纳 学生回答 |
场所、老师、学生、知识、实验、操场:相关—学校 武器、肥料、药物、环境、材料、能源:相关—化学 解说: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正确认识物质、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认识物质的角度,你知道那些物质。 认识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接触物质,认识物质。介绍化学发展史 中国:四大化学工艺P2;结晶牛胰岛素; 外国:诺贝尔 黄火药;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佛莱明,青霉素; 识记上述内容。 研究化学的过程和方法——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 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等: 学生看实验册了解。 演示: 1、玻棒点火。 2、茶水变墨水 3、清水三变 4、碳酸氢铵分解 由4产生的问题:1、试管口?结束先、后。 2、鉴定CO2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3、碳酸氢铵为何防潮、防热? 放仓库中为何变少?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
师生活动 |
活动内容 |
学生练习 |
1.对帮助人类战胜疾病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物质是( ) A.鱼虾 B.蔬菜 C.青霉素 D.粮食 2.材料是 、 的物质基础。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 材料。 3、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 A.黑火药的发明 B.钢铁的冶炼 C.青铜器的制造 D.指南针的发明 4.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以下不符合其特点的是 ( ) A.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B.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C.各种天然资源和能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可以无计划开发、利用 D.提高微粒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微粒都被消纳,实现“零排放” 5、如何鉴别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 6、下列不属于现象描述的是( ) A、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B、产生无色气体 C、放出了二氧化碳 D、产生了白色沉淀 |
布置作业 |
练习册:第一节 |
教学反思:
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初 |
备课日期 2011年8月29日:
初三化学教案(11)淹城初中——化学组
教学内容 |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用途。混合物纯净物概念 情感目标: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技能目标: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点 |
了解空气污染的问题 |
教学难点 |
产生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
教学方法 |
讨论法、归纳法 |
学生准备 |
了解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 |
老师准备 |
课件准备 |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
活动内容 |
学生练习 老师展示情景 学生讨论 老师讲解 学生练习 |
1、用化学式表示下列反应: (1)磷在空气中燃烧 (2)镁条燃烧 (3)碳酸氢铵受热消失 (4)铜绿受热变黑 2、空气的成份按 分数计算,大致是 3、在探究空气成分中氧气约占1/5的实验中,如水吸入 量不足1/5,可能的原因有 。 4、氯化钙固体中混入了少量碳酸钙,已知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除去碳酸钙实验的主要步骤为 图片:空气污染 1.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及来源 2、温室效应、 臭氧空洞、 酸雨、 沙尘暴。 3.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 4、空气质量预报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 判断1、 S + O2 —— SO2 2、 C + O2 —— CO2 3、 P + O2 —— P2O5 4、 C2H6O + O2 —— CO2 + H2O 5、 NH4HCO3 —— NH3 + CO2 + H2O 6、 Cu2(OH)2CO3 —— CuO + CO2 + H2O 7、 H2O —— H2 + O2 8、 CO2 + H2O —— H2CO3 |
师生活动 |
活动内容 |
老师讲解 学生练习 学生反思 学生活动 |
混合物、纯净物概念 1、判断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水;冰水;石灰水;矿泉水;蒸馏水;海水;铁水; 河水;煤;石油;天然气;氧气;氮气;五氧化二磷; 酒精;硫磺;碳酸氢铵;氧化镁;酱油;食醋; 2、如图实验:打开弹簧夹后,针筒吸到哪个位置, 如没到,可能的原因有 分析与识记 1、吸收空气样品的方法; 2、气体收集方法; 3、空气成份;谁先研究得出结果; 4、如何验证空气中含氧气1/5; 5、氮气用途; 6、稀有气体用途; 7、空气污染物来源; 会引进的污染有; 空气质量预报三项, 首要污染物有; 8、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
布置作业 |
练习册 |
教学反思:
加强对环境教育,学生形成了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让学生进入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初三化学教案(16) 淹城初中——化学组
教学内容 |
自然界中的水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组成、性质和净化水的方法 情感目标:产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技能目标:进一步熟悉蒸发和过滤操作 |
教学重点 |
水的组成和净化 |
教学难点 |
水的净化方法 |
教学方法 |
演绎法、实验法、阅读法 |
学生准备 |
了解家乡的水资源 |
老师准备 |
实验器材、多媒体制作 |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
活动内容 |
学生活动 老师活动 学生讨论 老师演示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
小测验 l 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用 或 和 反应, 反应的化学式表示式为 。 l 2、温室效应的危害主要有 。 l 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 。 l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式表示式: l (1)木炭燃烧 l (2)呼吸作用 l (3)二氧化碳与水化合 l (4)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l (5)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指出学习目标,展示水的资料片 讲解水的存在、水的用途、节约用水 水的物理性质 电解水实验 实验中: 通直流电、水中加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能力。 如何证明正极和负极的气体。 正极和负极气体的体积比是: 1:2 1、你知道四十年前,人们是如何取河水饮用的? 2、用井水烧水为何水垢特多? 3、自来水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
师生活动 |
活动内容 |
学生阅读 总结 学生反思 |
P49——51 水污染的途径,治理的常见方案。 水净化常用的方法 加明矾凝聚、 沉淀、 过滤、 加活性炭吸附、加氯气或臭氧消毒、 漂白粉消毒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
布置作业 |
洗袜子体验硬水的鉴别法 练习册 |
教学反思:
学生对水污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解到水的重要性和水污染的严重性,课后组织学生进入自来水厂参观学习。了解水的净化方法。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浓。 |
初三化学教案(44) 淹城初中——化学组
教学内容 |
总复习15、化学与社会发展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与能源、材料、环境的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节能环保意识 技能目标:氢气的制备 |
教学重点 |
化学与能源、材料、环境的关系 |
教学难点 |
氢气的制取和用途 |
教学方法 |
练习法、讨论法、阅读法 |
学生准备 |
预复习第九单元 |
老师准备 |
课件制作 |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
活动内容 |
学生练习 小测验 学生讨论交流概念 |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硫在空气中燃烧; (2)二氧化硫溶于水; (3)二氧化硫在尘埃催化下与氧气化合; (4)二氧化硫、水、氧气在尘埃作用下化合成硫酸; (5)三氧化硫溶于水; (6)亚硫酸与氧气化合; 2、各举二例: 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 1、在近期内人类用的能源主要是 , 你认为人类今后用的能源主要有那些 ? 2、说出下列标志是何种标志 3、铜锌原电池的正极是 ,负极是 , 电池中的反应是 : 得到电子的微粒是 ,失去电子的微粒是 , 它是将 能转化成 能。 4、电池充电是将 能转化成 能, 放电是将 能转化成 能。 使用电池的优点有 5、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有 , 现应解决的问题是 。 6、举例:并说说上述各类材料的优缺点? 金属材料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合成材料 , 复合材料 |
师生活动 |
活动内容 |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阅读 学生分层教育,讨论 学生学习 反思 |
7、说出下列能量的变化。 电解水 、光合作用 、 汽油燃烧 、呼吸作用 。 8、谈谈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为什么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如何处理垃圾?,,,,,,,,共15个概念,详见PPT 十大污染问题: 产生原因,危害,改善措施,PPT展示 1、固体废弃物(垃圾):2、水污染 3、温室效应:4、臭氧层破坏: 5、酸雨在于 6、大气污染 7、赤潮和水华:8、食品污染 9、土壤破坏:10、沙尘暴 学生思考练习 1、化学源于生活,“柴、米、油、盐”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你填空:。。。。 2、随着汽车数量的剧增,解决汽车事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汽车行业研究的一项课题,报道上常提到这类问题: 3 4 “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成功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的发射过程包括火箭发射、入轨、变轨、奔月、绕月等过程。详见PPT 本节课还有什么问题? |
布置作业 |
练习册 |
板书设计 |
化学与社会发展 能源、材料、环境。 |
教学反思 |
|
初三化学教案(28) 淹城初中——化学组
教学内容 |
化学与环境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社会上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 情感目标:了解改善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职责 技能目标:掌握酸雨的测量方法 |
教学重点 |
三类污染的形成和防护 |
教学难点 |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护 |
教学方法 |
阅读、实验、讨论 |
学生准备 |
预习第三节,化学与环境 |
老师准备 |
课件制作和实验准备 |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
活动内容 |
学生练习 小测验 老师介绍 学生讨论 教师介绍 情景转变 学生讨论 |
1、各举二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 2、鉴别羊毛、化纤、纯棉? 3、在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中,能做包装袋的是 。 如何检别是聚乙烯还是聚氯乙烯? 中国环境日和中国环境标志 1、你知道空气污染物有哪些? 它们的来源? 二氧化硫(SO2) 氮氧化物(NOX) 一氧化碳(CO) 可吸入颗粒物 2、温室效应的危害? 你知道哪种气体是温室气体? 使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一些城市淹没。 土地沙漠化 3、臭氧层空洞的危害? 臭氧层被破坏后,紫外线会通过大气层长驱直入。 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会抑制人的免疫力,会使白内障和皮肤癌患者增加。 4、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1、导致鱼类死亡 2、使土壤酸化 3、使桥梁、艺术品、建筑物、机器等腐蚀 4、危害人体健康 防治大气污染: 1、新能源利用人 2、化石燃料的除硫方法 3、经济高效回收SO2的技术 4、车辆尾气的净化催化剂 出示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图片 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 1、工业废水 2、农业上农药、化肥 3、生活污水 |
师生活动 |
活动内容 |
教师介绍 学生阅读 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 |
1、赤潮、水华、 2、展示自制净水器 3、节水标志:拼音字母是JS的变形,寓意节水。 固体废弃物污染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中含有人类生存和人类从事生产生活需要的“半成品”。垃圾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可燃类垃圾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热能,着部分热能可用于供热、发电及其他动力源。 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1、分解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2、埋入地下破坏土壤 3、倾入河流海洋污染水体 3、一般垃圾的处理方法 1、分类回收 2、填埋 3、高温堆肥 4、燃烧发电 为什么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垃圾中含有人类生存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半成品,垃圾中蕴藏着具大的能量。 环境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 |
布置作业 |
练习册 |
板书设计 |
世界环境日、 中国环境标志、 空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 |
教学反思 |
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有了全面的认识,能正确地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学生学的较轻松,掌握率高。 |
初三化学教案(29) 淹城初中——化学组
教学内容 |
复习第九单元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能源、材料、环境) 情感目标:了解学习化学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掌握鉴别几种材料的方法 |
教学重点 |
疏理第九单元知识 |
教学难点 |
提优补差、补缺补差工作 |
教学方法 |
讨论法、练习法 |
学生准备 |
完成第九单元复习题纲 |
老师准备 |
课件制作 |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
活动内容 |
学生练习 小测验 学生交流 |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硫在空气中燃烧; (2)二氧化硫溶于水; (3)二氧化硫在尘埃催化下与氧气化合; (4)二氧化硫、水、氧气在尘埃作用下化合成硫酸; (5)三氧化硫溶于水; (6)亚硫酸与氧气化合; 2、酸雨的危害有: 。 3、为什么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 常见的处理垃圾的方法有 。 4、 (Ar H-1; S-32; O-16; ) 1、在100多年前,人类用的能源主要是 , 在近期内人类用的能源主要是 , 你认为人类今后用的能源主要有那些 ? 2、说出下列标志是何种标志 3、铜锌原电池的正极是 ,负极是 , 电池中的反应是 :得到电子的微粒是 , 失去电子的微粒是 ,它是将 能转化成 能。 4、电池充电是将 能转化成 能, 放电是将 能转化成 能。 使用电池的优点有 。 5、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有 , 现应解决的问题是 6、举例:并说说上述四类材料的优缺点? 7、说出下列能量的变化。电解水 、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
师生活动 |
活动内容 |
学生阅读 学生课堂练习 学习反思 |
8、谈谈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为什么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何处理垃圾? 9、谈谈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优缺点? 如何区别棉布、尼龙、羊毛? 如何区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10、煤中的主要元素是 ,还含少量的 , 你认为煤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可能有哪些? 煤燃烧产生酸雨的方程式有 11、空气质量预报的三个主要项目是 ,首要污染物是指 , 空气中气体污染物主要有 , 它们主要来源于 。 12、实验室制取氢气一般用 和 , 为什么不用铜、铁或镁? 13、人们认识、制造和利用材料,经历了 从 材料到 材料、 材料的发展过程。 三大合成材料是指 。 它们是以煤、石油、石灰石、空气、水为主要原料制得的。 14、说说下列金属材料的主要用途: 生铁、 钢、 黄铜 、 铝合金 、钛合金 、武德合金 、 钨丝 、水银 、银 。 十大环境问题 5例:详见PPT 对第九单元,你还有哪些问题? |
布置作业 |
练习册 |
板书设计 |
化学与社会发展 能源转变、 氢能问题、 四大材料、 水污染、 空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