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教育科研>>竞赛评优>>文章内容
我校学生消费调查
发布时间:2015-06-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英

 

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

成果反馈表

 

 

 

 

 

研究课题:          我校学生消费调查       

研究组组长:          邓玉洁               

研究组组员:      张同明、单雨青、 沈宇恒、

 徐思淇、刘媛媛    

所在班级:          初一(15)班           

指导老师:             徐薛亚              

所在学校:        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我校学生消费调查

一、   选题由来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中学生的零钱越来越多,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同学之间的攀比现象,以及社会上的少年犯罪现象也由于这些因素随之越来越多。中学生不同于其他的消费阶层,我们无经济收入,但因为很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小皇帝,因而消费水平比较高。在初中阶段,初中生作为消费者,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血汗钱,而初中的资料费、生活杂费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我们初中生应该如何合理消费、节省开销呢?这是我们本次研究所所关注的焦点,在2014年的9月,刚步入初中阶段的我们成立了研究小组,以“初中生消费观”作为本小组的研究课题。

二、   研究目的

1、通过活动,调查初中生学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通过活动,正确认识金钱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性地思考我们当今的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

调查初中生的零花钱的数目、来源、用途,以及零花钱使用时的消费理念。

四、   主要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五、   研究成果

 10月15我们小组利用中午吃完饭的时间,在食堂门口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这个地点是一天中人员最集中的地方。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3份。11月份,我们小组利用周末时间对数据进行分析。经过认真统计核查后加以分析后,我们小组得出了以下结果:

1、每周零用钱数额:从我们的调查可以看到学生周零用钱在10元以下的占38%10-20的占32%20-50元以上占了26%;且50元以上人数占了14%。而我们淹城初中就有近2800名学生,数量庞大,这个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不容低估。

 2、零用钱来源:从来自193份调查问卷中,98%的中学生零用钱都来自父母,基本是父母或其他长辈主动给予,很多家长可能有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念头,对子女的消费要求都尽量满足,即使是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有的家庭。

3、零用钱是否够用:42%的中学生表明够用;30%的中学生认为还可以,只有28%的中学生认为不够用。由此可看出,大部份的家庭给孩子的零用钱的数目还是足够,认为不够用的可能是花销太大或家庭困难及家长有意限制。

4、零用钱用途:统计结果显示:用于上网、交朋友的占32%;用于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的占19%;用于零食等占了18%;用于其它消费的占了31%

书籍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从数据统计来看,53%的同学主要购买漫画书、科技丛书和文学著作,购买学习用书的占35%,其他占12%。家长对于孩子购买书籍还是持赞成态度的,总希望孩子能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但书籍消费远低于娱乐消费。

而在娱乐消费中,很多同学提到了请客这个问题。和朋友消费时,请客的占了28%AA占了45%。我们学校的一股请客风正在一些蔓延:入团要请客;评上三好学生要请客……请客者中,少则一顿几十元、多则百把元不稀奇;中如此破费究竟是为什么?

一位初二的学长说,他也不想这样做,但是为了面子又不能不这样做;一位初三的学长则说: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豪爽、够朋友,请客送礼也是在衡量友情的深浅!同学之间多多往来自然是好事,但不要把大量的零用钱开销来当作友谊的筹码,这不仅是种错误的消费心态,也是种不妥当的人际交往方式。

5、名牌意识:从我们的调查可以看到中学生们在购物时,挑选名牌的程度。会选名牌的同学有45%,选择普通的有13%,选择低档的占26%,选择合适就好的占16%。从数据中看出现今中学生的名牌意识十分的强。

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名牌,追求享受,这既不利于我们优良品质的形成,让人变得虚荣,同时也难免会牵扯精力,消磨意志,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辜负了父母的希望。

6、对零花钱使用的计划性: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零用钱的使用全部由自己支配,但使用的计划性、节制性不强。有计划的只有267%,其他都无计划或无节制。当被问及如果有人向你借钱,你会借给他吗?88%的中学生选择看情况,说明目前的中学生在这方面的处理上还是比较谨慎理智的。对于是否捐献给希望工程,只有5%的中学生有经常性的行为。分析其中原因,也许囿了囊中羞涩,也许对捐献的社会意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如果每个中学生每年捐献10元,不知可以让多少个西部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调查中还发现没有一个同学能把剩余的零用钱放进银行储存,由此可见,我们同学的理财意识相当薄弱。

六、   本次研究的感想

中学生的消费以受外界影响为主,既然外界的环境不易改变,那就只好改变自己,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有零用钱是正常的,但数额一定要合理,要合理地使用零用钱,不大手大脚,应用则用,不要用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消费时更多的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懂得钱是得来不易的,学会节俭,用得合理,这样才会让父母感到放心。

进入21世纪,社会竞争愈加激烈,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会占得住脚。消费也是一种能力,消费又是为了更多的知识和形成更高的能力,只有这样,未来才会掌握在我们手里。我们中学生,还没有在社会上工作的能力,但到了将来,也许你就会感觉到钱的来之不易,可能会很后悔自己中学时所做的事,所以,我们不要让生命留下任何遗憾,从现在起就要学会好好利用自己手上的钱,正确的去消费。

 

 

 

 

 

 

 

 

 

 

 

 

附: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1、你认为你家的经济境况是(  

A、富有       B、中等       C、一般       D、较差

2、你一个星期的零用钱有( 

A1—10    B10---20   C20---50   D50元以上

3、零用钱的主要来源

A、父母    B、祖父母/外祖父母    C、其他亲戚

D、打工    E、其他               F、压岁钱

4、每月剩余零用钱( 

A、没有    B、一点点    C、几乎没花  D50%

5、零用钱的主要用途(多选)

A、学习用品  B、买零食   C、吃饭    D、买衣服

E、上网      F、交朋友   G、上网    H、买书

I、存银行

6、用零花钱买书的种类(多选)

A、文学着作   B、学习辅导用书    C、报刊杂志 

D、科技丛书   E、漫画书          F、其它

7、剩余零用钱处理( 

A、还父母     B、储存         C、储蓄银行

8、是否觉得零用钱不够

A、是         B、否           C、还可以

9、与同学朋友人情交往的开支

A、多       B、一般       C、很少      D、没有

10、曾经献过爱心吗( 

A、经常     B、偶尔       C、没有

11、是否有计划的使用零用钱(  

A、有计划  B、不坚持计划 C、无计划却有节制  D、无计划

12、是否主动讨过零花钱( 

A、经常    B、偶尔    C、没有

13、你对买衣服、鞋的要求( 

A、名牌    B、普通   C、低档    D、合适就好

14、家长对你处理零用钱的态度( 

A、支持   B、默认    C、反对    D、其它看法

15、你跟有钱人在一起的感觉( 

A、自悲   B、羡慕    C、忌妒     D、无所谓

16、如果有人向你借钱,你会借给他吗( 

A、会     B、不会    C、看情况

17、小问题:你认可的花钱风格怎样?说说看。

 

 

 

 

附件1

2015年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真实性承诺书

     武进区)

研究主题

我校学生消费调查

成果类别

研究报告类

小组成员

玉洁、单雨青、张同明、沈宇恒、徐思淇、刘媛媛

所在班级

初一(15

学校

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指导教师

徐薛亚

 

 

通过调查初中生零花钱的数目、来源、用途,以及零花钱使用时的消费理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初中生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正确认识金钱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性地思考我们当今的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

指导

教师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电话

徐薛亚

32

中学一级

13775090558

 

 

学生承诺:本项研究性学习成果系本小组同学共同完成。

小组同学签名:邓玉洁、单雨青、张同明、沈宇恒、徐思淇、刘媛媛

教师承诺:本项研究性学习成果系本人指导完成。

指导教师签名:徐薛亚

学校公章:

          

 

 

 

       

辖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信息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36872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4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