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教学过程性评价机制的研究》
实施方案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
课题《基于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教学过程性评价机制的研究》于2011年9月设计立项,2011年11月被批准为江苏省第九期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于2012年4月8日进行了开题论证,着手开始研究与实践。现就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基本精神
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评价。 教学过程性评价,也就是强调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在学科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偏重于教学的结果,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忽视教学的过程性价值;教学评价往往偏重于教学结果的评价、目标达成性评价,而忽视对教学活动过程的分析评价。鉴于这一常态现象,一些专家提出了教学过程性评价的概念和观点,强调加强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观察评价,以引领教师关注教与学活动过程的研究和创新,通过优化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并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引领教师在研究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本课题是基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来研究教学过程性评价,因此是着重研究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教师教的评价,必然涉及对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方式、学习水平的观察评价,但这里只是作为观察教师教的一个要素来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教学过程性评价,是基于过程哲学、过程思想,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对象,将教学过程系统评价与细节分析相结合,既对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练习等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评价,又对各个环节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行细节分析。从而引领教师对教学的过程与细节进行研究与创新,在研究与创新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革新能力。
二、主要内容
本课题着重研究两方面内容,做两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建构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即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研究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方法和组织管理,两者相结合,就构建起比较完善的教学过程性评价机制。
(一)评价指标
研究建立教学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学过程系统分析,整体评价。二是分别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各项活动的观察评价。
1、教学过程的整体评价。这是以一课时或一章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单位,对课前学习(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练习等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整体评价。实施整体评价包括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的评价,但更强调教学过程的系统性、整体性,旨在引领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一体化设计。教学过程整体评价大致可设定如下观察点和评价指标:
教学过程观察评价表
姓 名 |
|
学 科 |
|
班级 |
|
|||||||
时 间 |
|
课 题 |
|
|||||||||
评 价 内 容 |
评分 |
分析点评 |
||||||||||
目标内容 20 |
1.教学目标恰当、具体、明确。体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适切学生认知基础。 |
5 |
|
|
||||||||
2.教学内容思路清晰,分析准确,重点突出。基础性学习与拓展性学习安排恰当。 |
5 |
|
||||||||||
3.依据目标,围绕内容,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整体设计,协调安排。 |
5 |
|
||||||||||
4.选择有意义的教学材料。注意联系生活。 |
5 |
|
||||||||||
课前学习 15 |
1. 设计布置紧扣目标、形式活泼、数量恰当的预习任务或课前学习活动。 |
10 |
|
|
||||||||
2. 督促、指导学生开展预习,并及时组织交流,予以评点。 |
5 |
|
||||||||||
3. 善于发挥预习对课堂教学的支持作用。 |
5 |
|
||||||||||
课堂教学45 |
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
5 |
|
|
||||||||
2.精心设计和灵活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阅读文本、问题探究、实践操作等自主学习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 |
15 |
|
||||||||||
3.为学生的学习、探究、实践活动提供有意义的示范、帮助和方法指导。 |
10 |
|
||||||||||
4.善于引领学生总结规律、归纳方法、提炼思想。及时指导学生总结反思、质疑提问。 |
10 |
|
||||||||||
5.合理应用音像设备、实验器材、信息技术等教学辅助手段。 |
5 |
|
||||||||||
课后学习20 |
1.精心设计作业练习(含实践活动)。 |
10 |
|
|
||||||||
2.认真详细批改作业,且具有指导性。 |
5 |
|
||||||||||
3.以恰当的方式及时总结和评析作业练习。 |
5 |
|
||||||||||
总体评价 |
教材处理、教学方法上有具体亮点和特色。 |
10 |
|
|
||||||||
|
得 分 |
|
||||||||||
等 第 |
|
|||||||||||
观察评价人 |
|
2、教学活动的分类评价。这是对教学过程的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课外学习(语文的课外阅读、英语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等)、日常检测评价等各环节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评价,旨在引领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使各环节的各项教学活动都有意义,都追求优质高效。
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分别研究确定具体的观察要点和评价指标。
组织开展课前学习(预习)活动观察评价表
姓 名 |
|
学 科 |
|
班级 |
|
|||||||
时 间 |
|
课 题 |
|
|||||||||
评 价 内 容 |
评分 |
分析点评 |
||||||||||
1.预习活动的目标恰当、具体、明确。 |
|
|
|
|||||||||
2. 预习任务或课前学习活动数量、难度恰当。 |
|
|
||||||||||
3. 预习活动形式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
|
|
||||||||||
4. 督促学生开展预习,并注意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
|
|
|
|||||||||
5. 及时组织交流,予以评点。 |
|
|
||||||||||
6. 善于发挥预习对课堂教学的支持作用。 |
|
|
||||||||||
总体评价 |
在预习的设计和组织上有具体亮点和特色。 |
|
|
|
||||||||
|
得 分 |
|
||||||||||
等 第 |
|
|||||||||||
观察评价人 |
|
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
姓 名 |
|
学 科 |
|
班级 |
|
|||||||
时 间 |
|
课 题 |
|
|||||||||
评 价 内 容 |
评分 |
分析点评 |
||||||||||
目标与内容 20 |
1.教学目标恰当、具体、明确。注意思想方法、思维能力的目标要求。 |
5 |
|
|
||||||||
2.教学内容难易适度,分析准确。 |
5 |
|
||||||||||
3.详略处理得当,突出重点难点。 |
5 |
|
||||||||||
4.选择有意义的教学材料。注意联系生活。 |
5 |
|
||||||||||
过程与方法 60 |
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
10 |
|
|
||||||||
2.精心设计和灵活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阅读文本、问题探究、实践操作等自主学习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 |
15 |
|
||||||||||
3.为学生的学习、探究、实践活动提供有意义的示范、帮助和方法指导。 |
10 |
|
||||||||||
4.善于引领学生总结规律、归纳方法、提炼思想。 |
5 |
|
||||||||||
5.激励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
5 |
|
||||||||||
6.组织开展适当的即时训练、规范训练。 |
5 |
|
||||||||||
7.合理应用音像设备、实验器材、信息技术等教学辅助手段。 |
5 |
|
||||||||||
管理与评价 20 |
1.关注全体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行为,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
5 |
|
|
||||||||
2.营造开放、合作、活泼的学习氛围,善于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交流。 |
5 |
|
||||||||||
3.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予以指导性评价。 |
5 |
|
||||||||||
4.及时组织学生总结反思。 |
5 |
|
||||||||||
总体评价 |
教材处理、教学方法上有具体亮点和特色。 |
5 |
|
|
||||||||
|
得 分 |
|
||||||||||
等 第 |
|
|||||||||||
观察评价人 |
|
组织开展课后作业练习活动观察评价表
姓 名 |
|
学 科 |
|
班级 |
|
|||||||
时 间 |
|
课 题 |
|
|||||||||
评 价 内 容 |
评分 |
分析点评 |
||||||||||
作业设计 40 |
1. 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作业练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安排拓展性作业。 |
|
|
|
||||||||
2.根据学科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练习,设计一定的探究性、实践性作业。 |
|
|
||||||||||
3.注意作业练习的系统性、层次性。基于差异教学的需要设计一定的选择性作业。 |
|
|
||||||||||
4.作业练习的数量恰当。 |
|
|
||||||||||
作业批改 30 |
1.认真批阅每一次每一位学生的作业。 |
|
|
|
||||||||
2.关注学生作业练习的态度、规范和思维过程,善于发现亮点和问题。 |
|
|
||||||||||
3.以作批注、写评语等方式,对学生的作业练习进行评点,予以激励和指导。 |
|
|
||||||||||
4.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面批等方式予以个别指导。 |
|
|
||||||||||
作业评析 30 |
1.对学生的作业练习及时予以校对和评析,结合练习评析进一步复习知识,指导方法。 |
|
|
|
||||||||
2.组织和指导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对作业练习进行总结反思,整理订正。 |
|
|
||||||||||
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布置适当的跟踪训练、拓展训练。 |
|
|
||||||||||
4.对作业练习的设计、批改、评析,以及学生练习情况等进行总结反思。 |
|
|
||||||||||
总体评价 |
在课前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上有特色。 |
|
|
|
||||||||
|
得 分 |
|
||||||||||
等 第 |
|
|||||||||||
观察评价人 |
|
分类评价可以是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观察评价,也可以就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如是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就可以与教学过程的整体评价相结合起来,在对各环节教学活动分类评价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整体评价。
上述观察要点和评价指标只是确定一个基本方向,提出一个基本要求,给出一个评价样表,各学科还必须根据本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出具有本学科特点的教学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在具体操作中,主要是采用本学科研究制定的观察评价表来实施过程性评价。
(二)评价方式
实施教学过程性评价,不是简单地判断、鉴定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根本的是为了引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与创新,在研究与创新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因此,本课题将研究探索一套体现诊断与反馈相结合、评价与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方法,研究改进自我总结反思、同伴观察分析、学生参与评价等方面的具体评价方法,使教学评价真正成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学习研究的过程、交流研讨的过程、教学创新的过程。
1. 自我反思评价。组织教师学习研读过程性评价指标,认同基本理念,明确具体要求,在这基础上应用《观察评价表》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总结反思,客观的分析评价,从中总结优点和亮点,提炼经验和思想,同时发现问题和困惑,确定改革创新的新的增长点。
可以要求每个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开展2次教学过程的整体评价,2次教学活动的分类评价,形成齐全的评价材料,在这基础上撰写一份比较详实的教学反思文章。
2. 同行研究评价。以本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结合平时教研活动,应用《观察评价表》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教学成效进行观察分析,然后开展研讨评议,帮助其总结经验,诊断问题,思考改进策略。使过程性观察评价成为大家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分享成果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过程性观察评价对教学研究、教学创新的导向作用。
可以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至少进行一次全过程的教学观察评价,或一次包括各环节的分类评价。
3. 学生反馈评价。根据教学过程性评价指标,研制涉及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练习等全过程的学生调查问卷,或各环节教学活动分类调查问卷,以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的意见建议,同时也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引领学生关注教师的教、思考自己的学。
学生反馈评价的时间范围必须适当,可以就一个章节内容的教学过程进行反馈评价,也可以就一周或一月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评价。
调查问卷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必须贴近学生、简洁便捷,以引领学生反映真实的感受,反馈真实的信息。
可以有校行政或教研组组织开展,每学期至少对每位教师进行一次学生反馈评价,参与学生应该占所任班级学生总数的50%以上。
上述三种评价方式可以就同一内容的教学过程同时进行,从自己、同行、学生三个角度对同一教学过程进行观察分析,使之更为全面和深刻。也可以分开独立进行,汇总三方面评价意见,可以综合反映教师在一个阶段内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实际情况。
(三)组织管理
教学过程性评价,是基于教学实践、融于教学研究的评价,是深化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载体,与以往偏重教学实绩、考试成绩的评价相比,具有相当的难度,需做更多的工作。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1、要把实施教学过程性评价作为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重要抓手,纳入行政工作,建立具体的工作机制,安排人员具体负责,对教研组、教师要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并切实加强督促和指导。
2、要把实施教学过程性评价与日常教学研究结合起来,纳入校本研修系列,以过程性评价丰富校本研修内容,创新校本研修方式,提高校本研修水平,同时以校本研修推进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研究和实施。特别是要加强教研组建设,落实教研组进行过程性评价的责任,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实施过程性评价中的组织作用、管理作用。
3、要把实施教学过程性评价与教学管理结合起来,作为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实施过程性评价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引领教师认真研究备课、上课、作业练习,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提高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水平。要依据过程性观察评价指标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督查和指导,依据过程性观察评价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和激励。对观察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指导,帮助改进。对发现的亮点和特色要及时予以总结提炼,展示推介。
三、推进措施
本课题将先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等两个学段3个学科中研究和实施,将约请雪堰中心小学、庙桥小学、横山桥中心小学、东青实验学校、湖塘实验中学、寨桥初级中学等6所学校为试点学校。
为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达到预期研究目标,取得较好研究成果,并促进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将认真落实如下工作措施。
1、落实工作责任。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将进一步明确教研室、教研员、试点学校的研究任务和工作职责,做到分工合理,任务明确,责任到位。教研室和相关学科的教研员,具体负责文献研究,研究制定具体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负责试点学校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培训和指导。各试点学校具体负责人和3个学科的教研组长,负责对本校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情况的总结分析,负责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探索和创新、总结和提炼,负责资料的收集和积累。
2、加强学习培训。将分期分批对试点学校的管理人员和3个学科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帮助学校和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掌握基本精神,学会操作技能。计划各校培训分两次,第一次重在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精神和价值意义。第二次重在研读课题组研究设计的教学过程性评价实施方案,讨论具体的运作方法和管理策略。
3、开展观摩研讨。将围绕研究重点,组织试点学校开展多个层面、多种形式的观摩研讨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3次,由教研员带领教师开展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实验,选定教师作为观察评价对象,在对其教学活动进行详细观察记录后,组织教师进行研讨评价。教研员平时将积极参与试点学校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题的教研活动,特别是经常参与本学科的教研活动,以过程性评价指标引领教师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
4、重视成果总结。各教研员和各试点学校必须及时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提炼思想。每学期,各试点学校必须收集递交三学科实施过程性评价的文本材料,每年年底,递交本校实施教学过程性评价的专题总结。教研室和各教研员必须帮助学校做好整理材料、总结分析、撰写总结等工作,依托《武进教育网》,建立本课题的专题网页,通过网站加强学习研究、交流合作和成果推广。
5、建立考核评价。将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对课题组各成员和各试点学校参与研究活动、落实研究任务、取得研究成果等,定期予以检查考核和评价激励。
四、实施计划
1、2012年2月—4月,前期准备。收集文献资料,学习有关理论;选择试点学校,健全研究组织;举行开题论证,完善课题设计。
2、2012年5月—8月,文献研究。由试点学校负责,对本校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完成分析报告。由教研室负责,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对教学过程性评价指标、评价方式提出基本思路和具体要求。由各教研员负责,依据总的实施方案,研究制定本学科的教学过程评价指标,设计本学科的教学过程观察评价表,以及相应的观察评价方法。
3、2012年9月起,实践研究。9月,将分期分批组织试点学校负责本项目的人员和3个学科的教师进行培训。10月份开始,将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各试点学校按照课题组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和分学科评价指标,组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各试点学校必须根据实施方案,改进学校教学管理和校本研修机制。到学期结束,各试点学校必须提交一份实验总结报告,各学科2—3个范例研究材料,以及系统的教学过程观察评价表。
执笔:徐惠仁
2012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