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小议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卫灵芝
摘要:语文课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愉快学习,可以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顺利走进文本;课件视听互相结合,直观形象;利用课件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从而使教学效果更突出,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使教学情境更优化,使教学形式更多样,促进深度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拓宽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就会获得“如虎天翼”的应用效果。语文课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形象,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从而使教学效果更突出,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使教学情境更优化,使教学形式更多样,促进深度学习。
一、激发学生兴趣,愉快学习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告诉我们:“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起点,更是学习的动力。
八年级上的《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学习相对枯燥,学生大多不感兴趣,许多同学没有去过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美景也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了激发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有一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苏州之美;还有一句谚语“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足见苏州园林之美。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苏州园林,领略它的美景。然后播放苏州园林风光图片,学生群情激奋,边看边发出一阵阵惊呼:“真美啊!”于是我因势利导,让他们以“苏州园林真美,美在——”来说感受,学生情绪激动,踊跃发言,为下面的授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上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时播放奥巴马演讲时照片,仔细观察奥巴马的照片,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照片中人物的姿、容所传达的的信息。学生们从炯炯的目光中感受到他志向高远,从微笑的表情里看到了他的自信涵养,从他挥动的手臂上读懂了他的热情友好……利用同学们对奥巴马的崇拜,激起对口语交际中态势语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景,走进文本
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或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性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引起学生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认知思路,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章相关的背景、历史知识、文化蕴涵等融为一体,利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播放功能,快捷、明了、高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知识信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筛选择取所需信息,扫清阅读障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发生兴趣,迅速走进文本。
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课文是以“长征”为主题的: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本单元真正的难点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因此,在本单元教学的之前,用长征路线图、长征历史背景、长征原因、电影《长征》中的个别画面以及爬雪山、过草地等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回顾长征、了解长征、认识长征,让学生对长征中千难万险、对红军长征途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感同身受,以引起思想上的震撼。这一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但使学生了解了本单元内容而且很快进入到教学情景之中,教学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同样,在教九年级下《愚公移山》一文时,课前先播放MTV《愚公移山》,高亢激昂的歌词、强劲有力的节奏让同学们深深的感受到愚公那种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上课时我告诉学生这首歌源于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借此大大激发学生一读课文的兴趣,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视听互相结合,直观形象
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合理处理感性材料,优化感知刺激,有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系统,为其形象思维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接触的虽是非常形象的语言描绘,但仍不是形象的本身。我们运用声形兼备的课件,传授知识,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将学生带进了一个直观形象的世界,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全面更深刻。
如上《端午日》这篇课文时,学生对赛龙舟这种充满原始意味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竞赛项目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不了解这种竞赛的内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先播放龙舟竞赛的片段,然后展示文字图片,简介龙舟竞赛的过程。让学生从规模、人员配置、动作、着装、气势等方面感受龙舟竞赛的那种奋勇争先,群情激动的场面;此外,借助于文字资料可帮助学生领会龙舟竞赛的内涵,感受龙舟竞赛中体现的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又学习余光中的《乡愁》,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不多,对乡愁的体会少,难以理解诗中蕴含的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对关键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理解也不到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四幅画面:母子分别、夫妻离别、母子死别、游子与大陆分离,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创造性的复述这几幅画面,让学生进入诗人的再现的情景,从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诗歌中浓浓的思乡、爱国的情感。
再如,在文体知识的梳理中,学生对一些分类往往记不清楚。运用多媒体课件以树状结构在学生大脑中构建知识网络。把文体做成树的主杆,用动画形式长出四根枝杆,分别是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小说”又分别长出三个小枝条,分别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在“人物”这个枝条上又分别长出四个小叶片,分别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依次类推,用动画的动态效果直观地表现其发展与分类,将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记忆。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利用课件能让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内容变得形象易懂。
四、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
多媒体课件能贮存大量的信息资料,能根据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快速呈现,快速反馈。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提高了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语文教材中与现代传媒有关的课文很多,我在教学中,注重将现代媒体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我在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同时,及时引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例如:上七年级下《松鼠》时,在学生了解松鼠漂亮、驯良、乖巧这三个特点后,播放一段松鼠的生活片断,让学生了解松鼠还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对松鼠这一可爱的小动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再如七年级下的《荷》专题,除了学习有关于“荷”的文学作品之外,还给学生欣赏了中央十台《都市花影》,不仅欣赏荷花清纯自然、宁静雅致风韵,了解荷文化的起源、发展,欣赏有关名人对荷的题词、名话,还培养了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同样,上八年级上的《长城》专题时,由于一大部分同学都没到过长城或者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所以我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一组长城的照片和各朝代长城的视频,学生们既了解了长城的结构,有让他们领略了长城的风采,更让他们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多媒体课件这种教学辅助手段是直观、形象、逼真的,它文字(语言)、画面、音乐、视频多管齐下,在轻松的氛围下,学生既达到了轻松掌握课本知识目的,又丰富了课外知识,更受到了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这种效果是远非传统的课堂教学能够带来的。所以说,只要使用得当,多媒体课件定能够为语文教学的创新立下汗马功劳!
参考文献:《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