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常州市中小学生“好书伴我成长” 读书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一等奖
初中 |
《阿甘正传》读后感 |
王哲涵 |
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
指导老师 |
韩 畋 |
二等奖
初中 |
爱在真理的天空——《飞鸟集》读后感 |
马恩慧 |
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
指导老师 |
潘惠娥 |
||||
初中 |
有《读者》相伴的日子 |
李语琳 |
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
指导老师 |
高勤明 |
三等奖
初中 |
《1984》读后感 |
吴若楠 |
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
指导老师 |
周锡亚 |
2015年常州市中小学生“好书伴我成长”
读书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
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溧阳市溧城中心小学
金坛区华城实验小学
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常州市河海中学
常州外国语学校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路,在脚下
----读《阿甘正传》有感
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王哲涵
生活就像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尝到哪种滋味。
——《阿甘正传》
如果生活是盒巧克力,那么在生命的最初,阿甘品尝的绝对是苦涩。
上天并没有厚待阿甘,连基本的健康都没有给予这个孩子。幼年的阿甘腿有残疾,他的母亲不得不为她心爱的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以辅助他行走。每次放学的途中,另类的阿甘总是会招来同伴们的嘲笑、捉弄。同伴们追赶着阿甘向他扔石头,智商低于普通人只有75的阿甘不知应对,惊慌失措。往往这时,女同学珍妮就会喊道:“阿甘,快跑。”然后,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继续努力地向前。跌倒、爬起、奔跑……一次次,一天天。渐渐地,铁架子再也不能束缚着他,他奔跑如飞。同伴们追不上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阿甘绝尘而去却束手无策。当阿甘摆动双臂,奋力奔跑,他的耳畔是呼呼的风声,他的眼中是永远的前方,他的脑海铭刻的定是妈妈说的奇迹每天都在发生。路,在脚下。奔跑,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
从此,阿甘开始品尝到巧克力的香醇。因为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橄榄球队,跑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毕业。不久,他参加了越战。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不过,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后来返回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善良正直的阿甘了。奔跑,让阿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奔跑,让阿甘书写了不一样的人生。
阿甘的信念单纯,目标清晰。即使先天不足,即使面前有穷山恶水,阿甘也绝对能够以一颗平常的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从而达到生命之巅,获得自己最终的辉煌。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
阿甘有位伟大的母亲。他的母亲曾经说过:每一个生命轨迹都在不同的领域存在着,而且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着。上帝赐给每个人至少一项出类拔萃的才能。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也许一生也未能发现自己的这项才能,而报怨上天的不公。阿甘凭借他那坚强的意志与恒心,始终跑在通往理想的路上。他以先天缺陷的身躯,达到了很多智力健全的人都难以达到的高度。
以许我并不出类拔萃,也许我的生活注定平平淡淡,但我深深地明白:我不是跑得最快的,但我永远是执着向前的。
因为,我和阿甘一样,始终在路上!
指导老师:韩畋
爱在真理的天空——《飞鸟集》读后感
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马恩慧
轻轻掀开雅致简约的深蓝色封面,一抹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宛如雨后清晨的第一缕微风,带来大自然美妙而生动的气息,她调皮地掠过我的发梢,在我的耳畔轻轻呢喃——“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的,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大自然毫无保留地在纸间诉说着自己的欢乐与痛苦,世间万物在诗人笔下成为了一个个独特而鲜明的存在:瀑布用歌唱表达自由的喜悦,黄昏叹息一声以疏解寡独的孤寂,太阳微笑着与我打招呼,尘土以花朵作为损辱的报答;雨点亲吻着大地,我听到思想的种子从天空坠落,溅起美丽的雨花。
无疑,世人对大自然是充满爱意的,且以一颗赤诚而细腻的心去亲吻每一缕清风,每一朵鲜花,每一片阳光,每一粒尘埃……不然他如何从清风的舞蹈里感受到那颗向往自由的心,从花儿绽放的蓓蕾中感受到生命的希望,从阳光的微笑中感受到和善与温暖,从尘埃的沉默中感受到宽厚和无私。诗人将他真挚的爱意倾洒在大自然的呼吸里,将无数思想的飞鸟放飞在湛蓝的天空之上,将那如阳光如春雨如清风的精神糅合在短小的字里行间,却又生长在浩瀚的天地之息中,以爱浇灌,坚韧而乐观积极的生长,无私地供后人采撷止渴。诗人放开思想的翅膀,追随真理的脚步,我低下头,捡拾它偶尔飘落的羽毛。 ——“思想掠过我的心上,如一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见它们鼓翼之声了”。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人并不伟大,只在于他拥有的修养与才识,能够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以谦卑之态,放低自己,才能感受到真正的伟大,并以不懈的追求、坚定的决心去努力触碰到他,所以古代先哲说“谦虚使人进步”。与此同时,你却会发现你所见识的越来越多,所无知未解的范围越来越广,你便意识到所拥有了解的越来越稀薄,一颗求知若渴的心也越来越谦卑,这时,你仍在追求伟大的道路上。
飞鸟啊飞鸟,你徜徉在真理的天空,偶尔掠过我心间,顿时掀起思想的浪潮,一场思想的旅程在这清新美妙的简短诗句中奏响澄澈而微醺的序章,我漫步在阳光雨露间,听到诗人饱含深情的低吟——“我相信你的爱”。也让这句话做我最后的结束语。
指导老师:潘惠娥
有《读者》相伴的日子
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李语琳
有一束光,比阳光更温暖,比月光更纯洁,比星光更璀璨,比霓虹光更通透。它驱赶阴霾,照亮人心,带来光明。
在神情慵懒的午后,我总想捧起一本书,感受书中那一束束灵光带给内心的温暖和快乐。这本书就是《读者》,如今的它是我最至亲的朋友,家人。从我认识那些日常的汉字的时候,母亲就为我买回了它。那时的我心性活泼,就喜欢那些有红红绿绿美丽插画的书籍,所以对它并不感兴趣。但是母亲坐在我身旁,讲述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导我。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它,那个没有华丽文字的纯粹无瑕的《读者》。
有一段时间,我很累。众人面前我习惯假装开心、假装难过;假装在意、假装无所谓,甚至习惯了用虚假的表现来掩饰自己,害怕与别人真诚交流。我可以在痛苦的时候说没关系,在失败的时候付之一笑。只是希望在这痛苦的伪装之下,能够有人可以对我说“我心疼你”。现在,那个人就是你。你对我说过,“再烦,也别忘了微笑”。的确,微笑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从此,我便学会:不再掩饰,用真实的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
每一次的阅读,都让我对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那个坠入颟顸渊薮下垂死挣扎的友情,那个用听筒连接的遥远万里的关心,那个经历岁月锻炼之后任然矗立不倒的东墙,那个高山深处享受遗世孤独的松柏,那个用爱守护世间纯洁的哨兵……
你就像我无私的母亲,倾其所有地教我为人的道理,亦或是生活的真谛。你告诉过我,一生要走很多很多的路,重要的却只有那么几步;一生要说很多很多的话,但重要的却只有那么几句;一生要认识很多很多的人,但重要的,却也只有那么几个。要认真地走对每一步,虚心地听好每一句,耐心地包容每一个人。
你教会我要学会感恩,感恩亲人、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朋友、感恩对手……对待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要抱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有了那时的他们,才有了现在的自己。但,我们更要学会无私。就像你,为我们做了那么多都不求回报。只是在一旁微笑着,微笑
着……我仿佛看到了你洁白可爱的牙齿。
对于你,我真的感悟透彻了吗?没有吧。不管是你的微笑、真诚、珍惜、感恩……都只是你的一部分而已。你诠释着生活中的一切真、善、美,永不停止。你永远在推陈出新,而我也将如影随形。
《1984》读后感
初二九班 吴若楠 指导老师:周锡亚
刚看到这本书时,我就被它的书名所误导——1984并不是书中当时的年份,它也许仅仅是一个标志性的书名,而作者的真实用途不得而知。《1984》全书都呈现出一种沉重压抑的气氛,使人感到心寒。
书中的主人公温斯顿就生活在这个政治黑暗、社会没落的环境中:作者创造的一九八四的伦敦,人民丝毫没有自己的思想,领袖的巨幅照片随处可见。“老大哥在看着你"这句警告意味的标语遍布楼梯间、大街上、小巷里......乃至任何公共场合。每个人的家里都装有监视器和控制行动的大屏幕。思想警察无处不在,他们在暗处监视着人们的生活,只要发现丝毫逆反心理,那个人就会莫名的消失,用书中的话来说叫做"蒸发",世界上从此没有了他生活过的影子。在这个世界,写日记都是不被允许的。这种可怕的高度控制,束缚了民众的思想,他们从出生就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书中的”顺民“就是大部分没有自我思想,没有反抗能力,没有价值观的人民群众。这些人疯狂崇拜政府和统治者,在盲目顺从下生活得犹如行尸走肉。温斯顿暗自不满于这样的生活,他察觉到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但他只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党员,他无力反抗。他开始偷偷的收藏一些艺术品,开始偷偷的寻找真正的感情,可惜最后仍被思想警察抓住,经过几个月惨无人道的改造后“归顺”了这个社会,最后无声无息的死去,他存在过的一切证据都被抹杀。
温斯顿一直想反抗,甚至还找到了组织,可惜执政者过于强大,群众的思想依旧混沌,最后温斯顿还是放弃了反抗。温斯顿个人在一个强大的体制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渺小。乔治·奥威尔用想象力为我们献上了一场令人胆寒的思想盛宴。这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充斥着专制和欺骗,这里没有秘密,没有和平,没有自由,没有亲情,没有家庭,面对这里政府的命令和所谓的威严,只有绝对的服从,只有不断变坏的物质条件,永不停止的战争和每分每秒都在被修改着的历史。
然而,历史上的许多故事,比如清朝的“文字狱”和“文革”......在封建王朝,也有不少君主为了集权而钳制百姓的思想。而《1984》并不是一个年份,而是一个社会的状态:这个社会没有自由思想。书中的政府上级以控制人的思想这种权利来获得权力,直到权力至高无上。书中所提到的那个“英社”,便是当时政府沉醉于此的证明。他们否定一切自然科学,甚至否定了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他们一个人的隐私和其意志,毁灭对方的存在。他们甚至用暴力篡改记忆来改写过去,通过控制意识扭曲当下,用冻结历史让未来永不存在。作者用温斯顿的遭遇及其内心活动肯定了人类对真理即美好事物的执着追寻,同时也表现了人类社会的隐患。当时的人类在科技方面又取得很大进步,但是真正和平、幸福的未来依然只存在那个遥不可及的乌托邦存在。
书中有句话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承认这一点,其他一切就迎刃而解。”而现在我们的社会越来越重视公平公正,自由平等,这已经是书中主人公温斯顿所渴求的世界,相信在正确的指引下,我们终可以迎来更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