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加强师德建设,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师德,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既有时间性,也有区域性,更有民族性。中华民族有历史悠久的传统师德,这些传统的师德曾经长时期地规范过历代的教师,对历史上杰出人才产生过积极而有效的催发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师德也应该注入时代的新内涵。只有如此,师德才能与教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培育相适应,才能使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相适应。
我们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显得至关重要。教师高尚的师德,通过三尺讲台,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成长。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随着岁月地流失,我们可能记不清学生时代教师讲课的具体内容,但会非常清楚地记得老师的音容笑貌、仪表形象及其品质风格,这正体现了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力。而这种人格力量的感染力正源自教师高尚的师德。
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就是让我们教师不仅以高深的学识去培养学生,还需要以崇高的师德形象、为人师表的榜样去教育学生,使广大学生从教师的身上看到他们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我希望我校的广大教师能从新的时代要求以及培养千百万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业务修养和其他方面的修养,使淹中整个教师队伍成为受全社会尊敬和广大学生爱戴的优秀的教师群体。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认识。
一、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在新世纪我们国家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的,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为师德建设注入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当前,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把责任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力和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因此,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师德不仅是学识问题,更是塑造良好师德形象的问题。理应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的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从教师身上看到我们社会的形象。可见,在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师德师风的丰富内涵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身心处于发展状态的学生,劳动的产品是人,教育的的作用是隐形的!教师的这一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道德的标准要比其他行业要高,教师道德的内容要比其他行业更广。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应包括思想、信仰、作风、业务等多方面的要求,内涵十分丰富。
如果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来看,师徳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专业化发展水平较高的教师。我们教师的继续教育,就是通过培训的形式,帮助广大教师发展专业眼光、充实专业知识、形成专业品质、树立专业精神、提升专业技能。
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提高了,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境界,那他崇高的师徳也就具备了。这种境界,包括教师的职业境界、专业境界和事业境界。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受人吹捧时不发烧,时刻维护教师职业的崇高形象,这样的教师就是经师。
做智慧型、研究型教师,既重视经验的积累,又自觉地对理论的追求,对教育教学内在规律的深刻认识,为学生倾尽心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的教师就是能师。
教师不仅教书,而且育人,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人格。通晓古今,博采众长,达到不教之教,可以醉人而不知,可以育人而不觉。这样的教师就是人师。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完美的教育实践去完成教育的根本任务,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三、实践师德师风学习的措施
(一)把握重心实践师德
以服务学生为核心,以教书育人为根本。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应将以服务学生为核心,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的整个过程即育人的过程,无论是传播思想道德还是传播科学文化,教师都不应当忘记自己的基本职责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因此,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要把教书育人作为根本任务摆在突出位置。
(二)潜心练功提升师德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我感到在孩子们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是最可值得依赖的人,他的投手举足,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孩子从教师身上看到了无私的奉献,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看到了社会的好形象,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更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问题。因此对于师德除了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更关键就是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师德。
1、重视学习和实践:认真学习,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育人,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该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
2、严以律己,注重言行: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要把自己看作既是个普通的人,又是个教育者,到了学校就应该把属于个人一切不快和烦恼留在门外,言谈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举止应该优美文雅,体现心灵之美,自己的穿着应该朴素大方得体,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作为一名教师重要的是塑造内在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有意识地从优秀文化中吸取养料,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
(三)一言一行彰显师德
师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有一定的时间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师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已注入了新内涵;即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崇高的师德已提高到很高位置。综合国力的竞争、知识经济、实施素质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呼唤着崇高的师德,我作为一名教师要以德治身,培养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以满腔热情投入教育教学中。同时我深深的意识到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涯,对师德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知过程。经过各种学习,我对自己所担负的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基础就是从良好的学校教育开始,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人们形容育人职业是“园丁”那是很贴切的,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另外。对于我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虽然说,这次方案由于关系到每个教师的利益,所以关系着教师的心情,工作热情,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但蛋糕是固定的,就这么大,可以说,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案。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原方案中肯定会出现一些明显的不合理之处,这就要求我们来负责任地修改。在明年开学后,学校将组织各学科组老师进行修改,先拿出基层教师的修改意见,统一后再由绩效考核小组进行确定初步方案,然后提交教代会通过。相信这种由下向上的方案,能更加体现民意,更符合大多数老师的利益。请各位代表要抱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为淹中的发展出谋划策。
成 建 国
2017 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