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发应用微视频课程资源的研究>>课题概况>>文章内容
课题申报•评审书
发布时间:2015-04-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周兴军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发应用微视频课程资源的研究
申 请 人:               蒋肖文   周兴军                   
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学校               
申请日期:             2014年12月30日                   
审批日期: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制
 
 
  一、研究人员

课 题 组 负 责 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科
工作单位
职务
蒋肖文
 
 
周兴军
 
 
50
 
 
44
中高
 
 
中高
数学
 
 
数学
淹城初中
 
 
淹城初中
教研组长
 
 
教师
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
姓名
职称
学科
在课题研究中人分工
张一平
杨洋
冯春
蒋丽锦
陈桃
宋海南
邵小平
唐亚娟
王燕洲
蒋晴义
应建军
中一
中高
中一
中一
中一
中高
中高
中一
中一
中二
中一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过程研究工作
过程研究工作
过程研究工作
过程研究工作
过程研究工作
过程研究工作
过程研究工作
过程研究工作
过程研究工作
过程研究工作
过程研究工作
  二、课题设计
(一)研究背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次我国新课程改革就明确地提出了在重视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地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初中数学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开会式的学习枯燥、呆板,学生缺乏主动课堂教学缺乏活力主体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等等方面的弊端,已经被不少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到。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网络课程进入开发与建设阶段,大学层面已经开发出许多优秀的网络课程和视频资源,交互式微视频是视频教学资源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主要应用在以下四个方面:(1)网络直播课堂;(2)自主点播学习;(3)异地协作学习;(4)情境探究学习。因其具有不受时空的限制、多元的展示说明以及有效渲染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情趣的功能而得到广泛的共识。与单纯的有声图像相比,交互式微视频增加了动态性和互动性元素;与单一的声音相比,增加了更多信息量的直观性感受;与枯燥的文字相比,增加了丰富性和生动性体验。学科也主要以大学生的课程为主,涉及到初中数学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发应用微视频课程资源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上述的一些认识,我们决定设立本课题,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发应用微视频课程资源方面开展研究和实验。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本课题创新之处)
概念界定:
1.交互式微视频是指播放时长介于5-20分钟的视频,适合于所有终端浏览和交互的视频片段。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能够给学生提供比较自由、丰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实施合作、探究学习,其交互式功能能够引导学生轻松地掌握软件操作知识,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学习知识并且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主动手实践的操作平台。
2.初中数学是指目前七至九年级的数学,以苏科版为主。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终身学习”、“微学习理论”、“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原理、教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建构主义理论、元认知理论等理论为基础,运用“个体”、“系统”、“和谐”、“可持续发展”等观点,将学校初中数学基于交互式微视频实施多样化教学的教学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将致力于交互式微视频资源的研究、应用交互式微视频实施多样化教学的组织、指导、活动的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构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在初中数学实施多样化教学目标、内容体系,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可供借鉴的途径、教学模式和学生、教师评价机制。
本课题的研究同样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产生影响,将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如何与常规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将教师和学生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促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力求达到如下目标:
1.基于目前苏科版的初中数学课本,对课本内容分析研究、通过自主开发、合理引进等方式整合交互式微视频资源,形成一定量的交互式微视频资源库。
2.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交互式微视频资源实施教学的组织形式、指导方式等策略研究,通过研究从内容选择到组织形式、方式指导等方面形成体系,如何与常规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最优化策略。
3.通过研究形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交互式微视频资源实施教学的评价机制。包括对微视频资源本身的评价、对教师组织指导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方面的评价等等。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基于交互式微视频实施个别化教学教学的基本策略方法,培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情感交融,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与学生共同发展。
 
(四)研究内容
1.交互式微视频资源的研究。基于目前苏科版的初中数学课本,将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对现有的初中数学知识点进行分解,根据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构建的原则,通过自主开发、合理引进等方式整合交互式微视频资源,最终形成适合我校师生实际情况的交互式微视频资源库。
2.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开发微视频课程资源的研究。在内容上,包括基于教学目标的基础性内容、基于学生实际的补偿性内容、基于学生学习需求的拓展性内容。在形式上,包括指导性微视频、互动式微视频、自我检测微视频。在来源上,包括引进选用微视频、教师自主设计制作微视频。通过开发研究,形成多个主题、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微视频课程资源系列。
3.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视频课程资源的策略研究。包括应用微视频课程资源创新课堂教学;应用微视频课程资源开展合作学习;应用微视频课程资源丰富课外学习活动;应用微视频课程资源加强个别指导等。
4.对学生微视频学习的观察评价的研究。通过研究建立起学生微视频学习的观察评价机制。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集体研究与小组研究、个人研究相结合,主题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研促教,以教带研。
具体措施是:
  (一)文献研究
     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有关文献资料,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广泛收集、寻求更直接的理论支撑并完善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借鉴有关理论进行模式建构的初步的理论研究并进行模式假设和雏形模式建构,用理论指导实验研究,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相近或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确保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和正确指导。
(二)调查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通过调查研究和个案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兴趣所在,找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三)行动研究
用理论指导实践行动根据制定的行动计划,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实施,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将教学内容活动化,在活动中教,在活动中学,根据反馈信息,调节教学策略,进而达到自主参与,主动学习并学会学习的目的并在行动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四)构建模型
借助于多样化教学的结构和功能的分析研究,建构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视频课程资源实施教学的模式。
 
(六)研究计划
   1第一阶段(2014、12—2015、1)研究设计论证阶段.
组建课题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开展相关调查,确定研究方向,设计课题的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理论学习,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完成课题设计报告并完成审批、立项等有关事宜。
2第二阶段(2015、2—2015、4)研究准备阶段.
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课题研究的年级、班级这些研究对象,并制订相应的一套实施方案。
3.第三阶段2015、5—2016、10)组织实施阶段.
  一方面进行开发整合微视频资源,一方面组织师生应用实施。
  4.第四阶段(2016、11-2016、12)研究总结阶段.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并进行成果展示,形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1.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总结;
    2.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研究经验(案例集、论文集);
3形成一定量的交互式微视频资源库; 
4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交互式微视频从内容选择到组织形式、方式指导等方面形成一种体系
5形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交互式微视频资源实施多样化教学的评价机制;与常规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最优化的一种策略。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在本课题研究的物质上、人力上、时间上、制度上给予充分支持和保障。
1.学习培训制度:每学年学校都有教师培训计划、通过培训制度保证计划的落实。
2.检查制度:学校每学期都有严格的课题检查评估工作,适时跟踪课题进展情况。
3.奖励制度:根据研究成果,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按照学校教科研奖励办法,对课题研究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给予奖励。
4.督导制度:学校行政将督导课题研究过程,加强过程监控和流程管理,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三、评审意见
所在单位意见
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盖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信息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36872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4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