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生物地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文章内容
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5-05-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佳平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生物地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吴佳平                   
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申请日期              201515                
审批日期                                            
 
 
 
 
 
 
  一、研究人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科
工作单位
职务
吴佳平
31
中学一级
生物
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教研组长
徐薛亚
31
中学一级
地理
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备课组长
姓名
职称
职务
学科
在课题研究中人分工
蒋志艳
中学一级
生物备课组长
生物
组员,理论研究、实践研究
蒋娟
中学一级
 
生物
组员,理论研究、实践研究
曹玲
中学一级
 
生物
组员,理论研究、实践研究
徐霞
中学二级
 
地理
组员,理论研究、实践研究
贾云霞
中学二级
 
地理
组员,理论研究、实践研究
 
 
 
 
 
 
 
 
 
 
 
 
 
 
 
 
 
 
 
 
 
 
 
 
 
  注:课题主持人至多2人,其他主要成员至多10人。
二、课题设计
(一)研究背景(研究这一问题的原因、意义和基础)
1、本课题的研究原因
1)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趋势深入发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须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学会如何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能力的具备是时代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加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两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的发展”,“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2)我校的现状:我校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班级较多,班容量大,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再加上中考的压力等原因,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主体倒置,气氛沉闷,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少。尤其像生物地理这样的非中考科目,学生将其视为休养课、放松课,由于缺乏能力和长久以来养成的学习习惯,很少有学生愿意主动学习,他们只愿意也只能静心倾听,接受老师“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学习效率低下,厌学情绪越来越明显。近年来,我们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不良后果,也试图解决,但遗憾的是,我们自身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尚存有许多迷惑与不解。于是,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最终寻找到一种符合我校学生学情的、适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策略,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更具生气和活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我们确定了本课题。
 
2、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我们设立这一课题,就是想要通过探索和研究,能废除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寻找到一种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力求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地位,面向全体学生,着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做到减负增效和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适应21世纪日新月异的新形势。
 
3、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自主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在国外继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卢梭、第斯多惠、杜威等都是自主学习思想的倡导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了《自主学习和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以斯金那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理论、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对自主学习有着各自不同的阐述。美国密峙安大学的宾特里奇(Pintrich,2000)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众多西方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界定中,20世纪90年代齐莫曼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学习理论。
我国很早就有关于自主学习的思想,强调所学应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的。这一点在很多教育家的思想中都有体现。如孟子、荀子。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卢仲衡的《自学辅导心理学》,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李敬荛、韩树培的《导学式教学体系》。余文森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靳玉乐主编了《自主学习》(2005.11),华东师大的庞国维的专著——《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2003.7)一书对有关自主学习的所有重要问题一一进行系统、全面论述。
在实践界,北师大裴娣娜等人主持了学习主体性研究,福建省的王勇等开展了指导——自主学习的研究,董奇等人还开展了自主学习的心理学研究,庞国维对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模式进行了研究。2000年9月至2003年4月,浙江省义乌市绣湖中学在初中各学科全面进行了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的研究。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有着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生物地理学科没有考试成绩的压力,比中考科目更能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有时间,有资源,也有可能来完成这个课题的研究。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动态,本课题创新之处等)
1、有关概念界定
⑴自主学习:即自我调控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这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而主动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的过程。就元认知过程来讲,自我调控的学习者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制订计划、设置目标、进行组织、自我监察及自我评价。这些过程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自己和作出决策。从动机过程来看,自我调控的学习者认为自己是自主的和受内在动机激励的,自我效能感高。从行为方面看,自我调控的学习者选择、建构甚至创造最适宜学习的社会和物质环境。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本课题中所说的“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能力:自我主导学习能力,指能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明确理解学习动机,确定学习目标和内容,掌握和运用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和改进学习方法,树立自我学习的理念,达到终生学习的目标。它包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总结能力、想象力、判断力、推理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沟通能力、提问能力、复习能力、复述能力等。
 
⑶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以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否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评价指标。
 
⑷策略: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组织和引导学生,使之对学习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而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策略研究的是系统的、整体的应对行为,而不单是某一方面。它要回答并解决的是如何去应对活动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本课题所说的“培养策略”指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自主学习中取得预定的效果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2、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⑴《生物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
所有的初中学生都需要学习生物学和地理学,也可以学好生物学和地理学。
《生物课程标准》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开设地理课程是学习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这些都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也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目标的本质属性。
生物、地理课程的开设最终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⑵“生本教育”理论
“生本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我们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⑶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重视学习者个体的差异,强调学习者对所学过程的反思。
建构主义的教师观: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变为促进学生有效建构意义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充分理解学生的作为、需要、处境和情感的基础上,协助学生去组合、批判、澄清知识,与学生共同寻找建构各种思想、材料等互动的机会,合作建构不同的知识解释。
建构主义教学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活动的设计,基于深层理解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的高度注重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⑷叶圣陶的教育思想
①叶圣陶老先生认为学生决非“空瓶子”,等着“揭开瓶盖,把各种知识、各项道德条目装进去”;“学生是主体”,是“有生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予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
②他有句至理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他认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对学生来说,要引导他们自己主动地去探索、去分析,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即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好比扶孩子走路,能放手时坚决放手,是一条规律”。教师要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自己衷心乐意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昂首前进”。
 
⑸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是由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育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习不仅是智力活动,而且是一种感受,因此是人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机器式的学习。教师必须相信学生的能力,允许他们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许多选择。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自主学习的潜能,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能动地体味知识、感悟生活、建构人格,成为素质全面、个性鲜明,而且具有一定创造力的“完整的人”。
 
⑹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素质主要是由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三方面组成。创新教育要求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以活动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为主要方式的学生学习观,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观。创新教育要求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着力点。
 
3、课题的研究动态
国内外有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理论著作。如美国密峙安大学的宾特里奇(Pintrich,2000)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20世纪90年代齐莫曼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学习理论。我国卢仲衡的《自学辅导心理学》,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李敬荛、韩树培的《导学式教学体系》;华东师大的庞国维的专著——《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2003.7);靳玉乐主编的《自主学习》(2005.11)等。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我校学生的新学情、新问题等而言还有一些可研性。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4、本课题创新之处
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长久性、时效性。学生一旦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它就内化成了一种行动力,促进青少年不断提升,不断向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将是知识型社会,知识、信息量大,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对初中学生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是当今教育必须面临和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将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因素与生物地理教学相整合,在研究过程中同时关注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因素,试着将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也为促进初中学生有效学习,推进减负增效和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目标
基于上述背景和理论指导,本课题通过2—3年的研究和实践,力求达到如下目标:
1、通过对地理生物学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行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坚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对地理生物学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行动,进一步转变我校教师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使本课题成员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3、通过对地理生物学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行动,探索并形成一套适合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发展性评价。
(四)研究内容
以本校初一、初二学生为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内容如下:
1.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含义、内容、价值和培养原则的文献研究。通过研究正确把握自主学习能力的含义、内容、价值和培养原则,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 对生物、地理学科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深入了解学生对生物、地理学科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特别是观察分析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状况。
3. 根据生物、地理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的研究。通过研究,从自主学习的情感态度、方式方法和水平等方面,确定具体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
4.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主要从优化教学目标与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课堂自主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营造开放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等方法,研究具体的培养策略。
5. 优化课外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在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练习、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6. 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进生物、地理学科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通过研究,将进一步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与方法,重视对能力培养的评价,突出教与学的过程性评价。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资料,对现有古今中外相关理论开展学习研究,分析研究他人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在理论好实践经验指导下,根据研究内容,制定具体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
 
2、调查研究法: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3、案例研究法:选择课堂教学中的某个案例进行微格分析,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课外活动等,从而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
 
4、个案研究法:以目前存在的学习习惯严重不良、学习能力严重欠缺的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跟踪调查,观察分析。通过个案研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时总结成果和经验,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行动研究法: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的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探索、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提炼、不断总结,逐步推广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在本课题研究内容中选择某个重点进行实践探索。
 
 
 
 
 
 
 
 
 
 
 
 
 
 
 
 
 
 
(六)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制定好课题的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收集材料,学习理论。
 
2.文献研究阶段(2015年3月—2015年12月)。围绕课题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完成对自主学习的文献研究;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与内容体系;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3.行动研究阶段(2016年1月—2017年9月)。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并形成一套适合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并建立起一套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发展性评价的机制,同时进一步研究完善目标和内容体系。
 
4.总结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2月)。认真分析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汇总研究论文、案例等,向上级申请结题鉴定。
(依申报周期将对各阶段的工作作适当调整)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1.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方案文本)。
2.总结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研究报告。
3.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公开课、示范课教案、课件和科研论文等。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专题活动的过程材料和总结材料。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范例研究和个案研究的过程材料和总结材料。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1、课题组成员要统一思想,有科研意识,将课题研究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积极参与并认真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与时俱进。
2、各成员之间彼此加强督促,把该课题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予制度上的充分保证,做课题研究的坚强后盾。
3、注重研习:课题组成员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尤其是与课题研究有联系的理论知识,了解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方法和要求,理清相关工作关系。
4、严格组织实施,注重细节管理。课题组要尽快分解课题的工作任务,制定课题各阶段的详细工作计划,按照计划落实人员组织实施,分块进行研究,精雕细琢。
5、注重过程管理:要按照报告中所述方法进行研究,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专题报告,搜集相关资料,整理相关数据。同时要加强校内外横向、纵向的联系与交流,要注重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物化成果。
三、评审意见
所在单位意见
区教育局教研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盖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信息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36872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4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