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次诵读教会学生读诗的方法。
2.通过意象、写法的分析教学生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3.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教读诗歌,侧重于读,要读出诗歌的韵味儿。
2.通过意象、写法的分析教学生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乡愁,是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之一。同学们能说说一些你所积累的表达乡愁的诗句吗?
生: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表现乡愁的现代诗歌——余光中的《乡愁》。
二、诗歌之音韵美
先齐读、个别读诗歌,不作评价。而后在此基础上有指导地细读诗歌,并明确其:
节奏美: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声调美:“小小”“窄窄”“矮矮”“浅浅”,都是上声字,表轻柔缠绵,有含情脉脉之意。
韵母美:句末很多“头”字,ou韵,往往表忧愁之情,读的时候宜拉长,显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之意。
回环美: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外)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哀怨缠绵。
三、诗歌之意象美
《乡愁》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看到这些词语,你会联想到诗人生命中哪些故事片段?
四、诗歌之写法美
重章复沓的形式美
时空转换的画面美
层层推进的厚重美
五、总结
今年夏天,我去台湾旅游。经过一个山脚,那里有一片公寓,叫做“荣民之家”。导游告诉我们,经过那边时,如果看见门口有老人,请向他们挥挥手,打个招呼。因为,他们都是十几岁就跟着蒋介石来到台湾的军人。60多年了,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如今,他们甚至没有妻子儿女,晚年的唯一乐趣,就是在公寓门口,等待着大陆来观光的旅游车,见见故土来的同胞。那天,室外气温是四十多度,但是依然有几个老人,坐在轮椅上,远远地看见我们的车来了,就挺直了腰板,努力向我们挥手。顿时,我们全车的人都沸腾了,都一起站起了,向着他们挥手回礼。车过之后,我坐在车上,心里觉得酸酸的,眼里也酸酸的。现在再读乡愁,我发现乡愁不是一个词语,不是一篇诗歌,乡愁是一个人一生的辛酸的故事啊!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声情并茂地读一遍《乡愁》,好吗?
六、牛刀小试学写诗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品读诗歌要注意音韵的美感、意象的选择、写法的精心构思等,那么,请同学们以今天学到的知识,尝试着选取一些意象来表达某种情感,以诗的语言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