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物质的溶解度
【课堂目标】
(1)理解溶解度含义。
(2)知道并能使用溶解度曲线。
(3)掌握固体、气体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4)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课堂要点】
a.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
影响因素: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溶质、溶剂的本性,其次是温度(固体溶质)或温度和压强(气体溶质)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变化较大的如硝酸钾、变化不大的如氯化钠,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比较特殊,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
2.气体的溶解度
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五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3.3.溶解度的等级《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100g水中》
易溶 s>10g 可溶 s>1g 微溶 s>0.01g 难溶(不溶) s<0.01g
b.溶解度曲线:
(1)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③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等。
c. 溶解度的计算。
公式:(1) (2)
解题步骤:(1)仔细审题,找准已知量和未知量。(2)设未知数。(3)确定最简方法列出关系式。(4)解比例式。(5)答题。
【例题解析】
【例题1】对照溶解度概念分析“36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这句话应怎样改正。
【例题2】 图1为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信息可知: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此外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
(1) ;
(2) ;
(3) 。
【例题3】已知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同类拓展】
【例题1】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20 ℃时将40克食盐投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是( ) A、68克 B、70克 C、86克 D、90克
【例题2】 图3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 方法提纯A;
(3)在t1℃时,将25gA物质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的挥发)。在升温过程中,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 。
【基础训练】
1.日晒海水以得到食盐固体,其原因是 ( )
A.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降低 B.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大
C.受热时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D.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
2.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加入溶剂
3.图9-2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
A.a溶液 B.b溶液 C.c溶液 D.a、b溶液
图9-2 图9-5
【提高培优】
1.图9-5为硝酸钾和硫酸铜溶液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硝酸钾和硫酸铜的溶解度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从t2℃的混有少量硫酸铜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提取纯净的硝酸钾,应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2℃时,将12.5g CuSO4·5 H2O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_______________(填“饱和”和“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评价是 ( )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含溶剂100g的溶液
(2)20℃时,10g氯化钠可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0g
(3)20℃时,把10g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0g
(4)把20g某物质溶解在100g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g
A.(3)正确 B.(2)(3)正确 C.(1)(4)正确 D.(1)(2)(3)(4)都不正确
3.“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不仅可以加速物质溶解,而且可以增大物质的溶解度”,这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课堂小测】
1.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是 ( )
A.表示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多克数
B.表示一定温度时,100g溶剂与某物质制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解该物质的克数
C.表示某温度时,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溶解的克数
D.表示一定温度时,100g饱和溶液中溶解溶质的克数
2.测定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所用溶液必须是该物的 (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
3.在1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5g,则此温度下,氯酸钾的饱和溶液里,下列质量比关系正确是 ( )
A.m∶m =1∶20 B.m:m =1∶20
C.m∶m=21∶20 D.m:m=19∶1
4.在室温时,把0.05g某物质溶于100g水里,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划分为 (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5.通常用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物质;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物质;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物质.
6.要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方法.
【家庭作业】
1.在20℃时,将250g氯化钠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30g水,再冷却到20℃时,有10.8氯化钠晶体析出,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 ]
A.10.8g B.36g C.26.5g D.21.6g
2.已知60℃的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现有500g60℃的硝酸钾溶液,若蒸发掉10g水,温度恢复到60℃,不可能有的情况是[ ]
A.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等于11g
B.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小于11g
C.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大于11g
D.没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3.在t℃时,将120g氯化钠溶液蒸发掉10g水时有2.5g晶体析出,再蒸发掉10g水时有3.6g晶体析出,若继续蒸发掉10g水,将析出晶体 [ ]
A.10g B.8g C.7.5g D.3.6g
4.下图表示的是在不同温度下,5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所含硝酸钾的质量(g)与温度间的函数关系。
(1)把39g硝酸钾溶解在61g水中,所得溶液恰好饱和。这时的温度应是______。
(2)在80℃时,使18g硝酸钾溶于57g水中,然后把溶液冷却到______度时,才能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5.已知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4g,求在20℃时,要将1000g蔗糖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6.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现将该温度下的100g饱和溶液蒸发掉20g水,再冷却到20℃,问有多少克食盐晶体析出?
7.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如把9.3g硝酸钾溶解在70g水里,试通过计算说明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欲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应蒸发多少克水或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晶体?(20℃)
8.20℃时,无水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5g,要配制20℃时的饱和碳酸钠溶液73.5g,需要称量多少克水和无水碳酸钠?
9.某温度下,将Wg某物质A完全溶解制成VmL饱和溶液,此溶液的密度为ρg/cm3,求物质A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