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溶 解 现 象
6.1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点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区别,并体会到我们身边的许多液体都是溶液。
(2)了解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洗洁精洗去油污的探究活动认识乳化现象并了解乳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⑶ 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⑷ 感受溶液对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生活中离不开溶液的观点。
[课前预习]
1.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请把这些事例填在下表中:
序号
|
事例
|
应用
|
1
|
洗衣粉分散到水中
|
洗涤衣服
|
2
|
|
|
3
|
|
|
2.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 ;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 。其特点是 。
3.物质以 或 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 ,物质溶解后形成 的、 的混合物叫做 。
4.加入乳化剂后,油以 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 ,这种现象叫做 。
[课堂学习过程]
【引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人们常需要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如将食盐分散到水中制成食盐水,将碘分散到酒精中制成碘酒,把茶叶分散到水中泡成茶水。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现象呢?同学们如果亲自动手做实验,仔细的观察现象,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实验步骤
|
现象
|
1、取少量食盐、蔗糖晶体和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盛有5mL水的试管中,振荡,观察,静置片刻,再观察现象。
|
振荡后
静置后 分层(填“不会”或“会”)
|
2、取少量泥土或者粉笔灰,放入盛有5mL水的试管中,振荡,观察,静置片刻,再观察。
|
振荡后
静置后 沉降(填“不会”或“会”)
|
3、取5-6滴食用油,放入盛有5mL水的试管中,振荡,观察,静置片刻,再观察。
|
振荡后
静置后 分层(填“不会”或“会”)
|
【交流和讨论】
1、上述实验中,振荡后试管内的混合物观察起来有哪些方面不同?
上述实验中,能分散到水中形成均匀的、透明的体系的物质是:
,(填物质名称,下同)
可以用肉眼看到的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到水中的是 ,以肉眼可见的小液滴分散到水中的是 。
2、你能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固体消失的原因吗?
【总结】
1、物质以 或 的形式 分散到 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物质溶解后形成的 、 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特征是 。
2、上述实验中,能溶解在水中的固体是 ,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
【FLASH动画】食盐的溶解和蔗糖的溶解。
水由 构成,氯化钠晶体由 和 微粒构成;当氯化钠溶解在水中时, 离子与水分子中的 原子相互吸引, 离子则与水分子中的 原子相互吸引,导致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形成氯化钠溶液,在形成的氯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 。在蔗糖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则是 。
【实物展示】一组溶液:盐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在空格内填写下列溶液的颜色: 高锰酸钾溶液 ,硫酸铜溶液 ,氯化铁溶液 ,氯化钠溶液 ,蔗糖溶液 ,可见,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无色的。
【交流与讨论】
1、 上面的实验中,砂子放入水中仍能看见,食用油放入水中也能看见,这能叫溶解吗?
【总结】 ⑴ 若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到水中,就形成 、 的混合物叫 ,例如 分散到水中就是此类情况;(2)若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即形成 、 的混合物叫 ,例如 分散到水中就是此类情况。
【反思】悬浊液、乳浊液、溶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归纳】(1)从宏观角度分析,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共同点是: ;
不同点是 。
(2)从微观角度分析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不同点是:悬浊液与乳浊液都是以
的形式分散的,而溶液以 形式存在。
【提问】 食用油能溶于水吗?若衣服上沾有油污怎么办?和前面的乳浊液联系比较。
【活动与探究】
试管内加入的
物质
|
振荡现象
|
倒掉液体后的仪器是否干净
|
||
前
|
后
|
静置
|
|
|
水、食用油
|
|
|
|
|
水、食用油和
洗涤剂
|
|
|
|
|
【小组讨论】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是否和刚才配制得到的溶液一样?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结】油难溶于水,但如果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 ,振荡后,油能以
在水中形成 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种现象称为 。这种现象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 、 等。,而不聚成 的油珠,
【交流讨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去除油污?
[课堂评价练习]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内打“√”,错误的,在( )内打“×”。
(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 )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
(3)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 )
(4)碘酒是纯净物,所以不是溶液。 ( )
(5)将蔗糖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要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 )
(6)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 )
2.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纯水 B.矿泉水 C.澄清的海水 D.汽水
3.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糖水 B.汽水 C.墙体涂料 D.澄清石灰水
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
A.面粉 B.食盐 C.花生油 D.奶粉
5. 溶液一定是 ( )
A.纯净物 B.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6.食盐水是溶液的原因是 ( )
A.食盐水是混合物 B.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组成食盐的氯离子和钠离子均匀地分散到了水分子中间 D.有咸味
C.组成食盐的氯离子和钠离子均匀地分散到了水分子中间 D.有咸味
7.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 g/cm3,下部密度为b g/cm3,则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C.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医用消毒酒精属于溶液
C.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医用消毒酒精属于溶液
9.化学反应多在溶液中进行,其主要原因是 ( )
A.反应的速率较快 B.操作简便 C.不需加热 D.便于观察
A.反应的速率较快 B.操作简便 C.不需加热 D.便于观察
10.下列方法中,能把餐具上的油腻洗得最干净的是 ( )
A.只用冷水洗 B.用冷水加几滴洗洁精,洗后再用清水冲
C.只用热水洗 D.用热水加几滴洗洁精,洗后再用清水冲
A.只用冷水洗 B.用冷水加几滴洗洁精,洗后再用清水冲
C.只用热水洗 D.用热水加几滴洗洁精,洗后再用清水冲
11.下列物质混合,所得结论有错误的是 ( )
A.碘和汽油——溶液 B.面粉和水——乳浊液
C.氯化钾和水——溶液 D.植物油、水和洗洁精——乳浊液
C.氯化钾和水——溶液 D.植物油、水和洗洁精——乳浊液
12.一瓶长期密封放置的糖水,它的“甜度” ( )
A.下面比上面甜 B.上面比下面更甜
C.各部分一样甜 D.中间部分是最甜的
13.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不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
A. 用洗洁精洗去碗盆上的油污 B.用洗衣粉洗去衣物上的油污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染的油墨 D.各种日用洗涤剂、化妆品的配制
14.下列关于溶液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B.均一性是指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如密度都是相同的
C.稳定性是指溶液中的物质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稳定性是指溶液中的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课后拓展活动]
[思考]1、生活中物质分散在水中的例子十分常见,请运用物质分散在水中的有关知识,并结和你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下问题:将下列物质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哪些物质可以在水中能形成溶液?
面粉、汽油、酒精、碱面(碳酸钠)、 食用油、 冰块
可以形成溶液的是:
[思考]2、妈妈煲烫时,只尝一点儿汤就知道整锅汤的味道了,这是为什么?
[思考]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无色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均一 ⑤稳定 ⑥各部分性质相同
A.①③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⑤⑥
[思考]4、请你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色拉油、酒精和洗洁精?
[思考] 5、向少量白醋中加入几滴食用油,摇匀后静置片刻,有什么现象?向该试管中滴加少量洗洁精,重新摇匀后静置,会发生什么变化?试提出可能的假设,并通过实验加以证实。
[思考]6、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请回答:
(1)该注射液里的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是 。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
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 .
为什么? .
[思考]7、
(1)实验室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 g氯化钠固体。
①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右图的 (填字母)。
②下列仪器中,量取水时需要用到d和 仪器(填序号),溶解时需要用到e和 仪器(填序号)。
a.烧杯、b.10mL量筒、c.100mL量筒、d.滴管、e.玻璃棒、f.药匙、g.蒸发皿。
(2)在粗盐提纯中,将氯化钠溶液蒸发至有较多量固体析出后,应 ,并用玻棒不断搅拌,利用余热将余下溶液蒸发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