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组针对课题的研究内容具体研制了符合课题要求的教学新目录,并按计划开始实施研究,具体的活动记录详见下方链接文件。本学期的研究重点在于以下三个层面的深化与推进:
一、教学目标的系统重构与教学内容适配性研究
1.教材与课标的深度分析
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结合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八年级),筛选出与模型建构契合的核心概念。
2.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再设计
围绕“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大核心素养,重新拟定教学目标。
3.教学内容的模块化重组。
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为一个新的学习链,匹配初中生认知特点。
二、教学模式的技术优化与实施路径研究
1.同课异构实践对比
2.教学流程标准化设计
针对模型建构的关键环节,制定标准化操作指南:
①模型设计阶段:引入“原型观察—特征提取—材料选择”三步法,明确科学性与简洁性的平衡原则;
②模型修正阶段:设置“同伴互评—实验验证—跨组答辩”三层反馈机制,强化批判性思维;
③模型迁移/应用阶段:设计“真实问题解决”任务
3教师指导策略
通过课堂观察分析,归纳教师在模型教学中的有效干预行为。例如:情境化提问、错误模型干预等。
三、学生能力发展的量化评估与质性分析研究
1.多维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设计“模型建构能力量表”,从科学性(是否符合生物学原理)、创新性(材料或表达形式的独特性)、解释力(能否用于解决新问题)三个维度进行量化评分。跨学科能力迁移研究
2.关注模型建构对其他领域的辐射效应
3.社会协作能力观察